万象“耕”新铺展全年好“丰”景
四月突然来到,湛江的大片稻田绿油油的。4月1日,记者来到吴川市黄坡镇,看到田间地头生机盎然的绿植,令人心旷神怡。稻田里,农民们三两成群,有的在紧张地插秧,有的在补苗,有的在施肥筑垄,忙得不亦乐乎。(据4月3日湛江晚报)
我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湛江通过惠农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稳定了种粮户的心。目前正是春耕的关键季节,我们等不起。要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着力启动保障与服务并重、科技与保险并重的春耕“加速”模式。
不要错过农时,抓紧春耕。我们应该环环相扣地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种子和肥料是否到位和价格是否稳定,农业机械是否充足,电力供应是否到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春耕备耕的进程。要聚焦农资供应、农机备耕等关键环节,当好“营业员”,打好“组合拳”,牢牢抓住稳产高产“金钥匙”,取得实效。
当时,科技唱了“主角”。近年来,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在湛江蓬勃发展,一批新技术、新装备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科学种田的道路上尝到了甜头。可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应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趋势,要以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AI技术为硬核支撑,加紧布局“新基建”,加快“新农具”供给,加快新场景应用,赋能粮食作物育种、栽培、种植、销售各环节,为抢抓农业发展机遇打开新窗口。
从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业现代化的铿锵步伐,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归根结底是靠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撑的。对湛江来说,一方面要培育“新农人”,加快建设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新农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种田到“巧种田”,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增收,真正做到“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另一方面, 要夯实农业技术“生力军”,发挥农业领域科技特派员、院士学者和“乡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让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指导和项目研究中当先锋、走前列,推动教育、多样化、推广一体化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