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园欺凌 更要加强事前预防
4月2日,湛江晚报报道:我市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欺凌宣誓活动。4月1日上午,在七中的操场上,数千名学生整齐列队,举起右手,庄严宣读了防止欺凌的誓言:我们不要做残忍的欺凌者、冷漠的旁观者,更不要做沉默的受害者。我们应该勇敢团结起来,绝不参与欺凌事件,共同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宁。
据《法制日报》报道,2024年3月10日下午,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中学生王某某失联。第二天,王某某的尸体在一个废弃的蔬菜棚里被发现。三名十三四岁的学生涉嫌杀害王某某。这一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是一起最恶性的校园欺凌事件,其残忍程度和恶劣影响令人震惊。
分析一个又一个校园欺凌事件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比如强迫其他同学让座,向学弟学妹要零食,调侃一些脏话。个别老师可能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班级和学校的影响,贸然提问,大事化小。因此,受欺负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保护,他们的不良行为逐渐升级,甚至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现实中,许多受欺负的学生忍气吞声,不向老师和家长报告。首先,他们害怕恶霸会报复。二是不想打扰老师和家长,怕把事情闹大。第三是虚荣心,说没有面子。无论是谁卷入这种事情,确实有一种羞耻感或困惑感,需要正确的引导。更可耻的是,一些旁观者或当事人毫无顾忌地拍摄视频并直接上传到网络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校园欺凌中的施虐者和受害者都是学生,这将对他们造成伤害。校园欺凌会对受害者的性格发展和未来生活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心理扭曲,如果不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他们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防控校园欺凌,学校是第一责任主体。做好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宣传工作,每学期开设预防校园欺凌课程,学习贯彻《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学校应公布学生援助或校园欺凌报告的联系方式,并指定专人处理此类事项。着力解决校园欺凌“预防难”“处置难”等问题。在强化学校教育管理责任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机制,合力织牢防护网。老师和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健康阳光地成长。总之,为了压实各方责任,全社会应构建更加积极的防控氛围,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积极护航青少年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