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家中私装气象仪,将数据泄露至境外!被罚款5000元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了一起气象资料信息泄露案件,对当事人张某作出警告、罚款人民币5000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张某停止使用气象仪器。
据了解,张在建设智能家居的过程中,使用了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气象数据采集设备。设备收集的数据信息被传输到国外服务器,导致数据信息泄露。这是舟山首例此类行政处罚案件。
& quot;接到市气象局提供的违法线索后,我们立即介入调查。经查,张某在家中购买了智能家居用的无线气象仪,将气象仪放置在院内,并接入互联网。当人们在外面时,他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查看院子里的天气信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咨询相关部门,并查看手机APP的用户协议及相关数据后,确认该产品确实会传输气象仪采集的数据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雨量、日照等。)通过互联网传到海外。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还了解到,张某的无线气象仪是从网上某购物平台购买的,其采集显示设备在未联网的情况下不会传输数据信息。一旦连接到互联网上,它就会将数据信息传送到海外服务器。鉴于张某检查发现后立即停止了违法行为,认错态度较好,情节轻微。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其作出警告,并处人民币5000元的处罚决定。
& quot;气象信息给人的一般印象是天气预报和预警。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领域发挥着作用。但很多人不知道,数据信息是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法规科科长周闲告诉记者,近年来,涉外气象探测数据不落地直接传输到境外,对我国数据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案反映了公众“数据信息事关国家安全”这一观念的淡薄,以及对我国气象探测和数据信息管理相关法律的缺乏了解。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组织和个人进行气象探测必须向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探测获得的气象资料必须报送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开展气象探测和传输探测获得的气象资料涉及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国家安全保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来源:舟山日报、普陀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