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理乡风好 绿美乡村入画来
濉溪百济村的面貌。
进村赏心悦目;看人,努力工作...走进濉溪县北坡镇赵屋村,产业基地生机盎然,乡村道路整洁宽敞,农家院落整洁有序,房前屋后点缀着“四小园”,一幅幅小而精、绿而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去年11月,遂溪县北坡镇赵屋村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赵屋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紧抓住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一批典型村的机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处处呈现新村新面貌。
“小切口”撬动农村“大颜值”
赵屋村是北坡镇的一个行政村,下辖北山阳村、白集村、丰老村、立德村等8个自然村。
走进白集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和错落有致的房屋。农家乐的庭院被涂上了法治的色彩,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沿途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小菜园、小公园和小果园,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中。
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我看到一片片绿色的小菜园整齐地排列在房前屋后。各种新鲜蔬菜长势喜人,绿意盎然,菜园周围还设置了围栏,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象。
近年来,赵屋村坚持党建引领,遵循持续发展、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思路,以点带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保留乡村原有特色的同时,形成一村一景的格局。在典型示范村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小切口”“小细节”,用“巧布局”“巧立意”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同时,因地制宜规划布置“四小公园”,盘活利用村头、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见缝插绿”,不断提升乡村“新价值”。
据介绍,白集村率先实现住宅外立面统一规划改造;北山洋村在全县率先建立共享菜园,推进全镇“四小园”农村小生态板块建设,还入选湛江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还入选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建设镇,带动全镇148个村以点带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此外,还规划了“幸福林”植树点,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到“幸福植树”行动中来,不仅为自己的家园增添幸福,也为家乡增添绿意,助力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共创美丽家园。
“小创新”开辟乡村治理“新路径”
在擘画乡村振兴美好蓝图中,赵屋村持续完善组织阵地建设,建立“镇* *—党员干部—屋长”三级网格化体系,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率先实行“党建+综治+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人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为不断擦亮“党建+”特色品牌,赵屋村利用榕树等场所搭建“榕议事”平台,结合“平安夜大走访”“千名民警入户”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主动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化解农村矛盾。同时,北山洋村利用村驿站试点建设“积分驿站”,将门前“三保”、参与村务、矛盾纠纷等纳入积分考核,积分考核“每月考评一次、每季表彰一次、每年通报一次”。村民可使用积分在“积分驿站”兑换蔬菜种子、洗衣液、牙膏、牙刷等物品,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赵屋村多措并举打造村下“红色课堂”,精心组织“老干部方言宣讲团”下基层宣讲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赵屋村还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盘活党群服务中心、村史民俗馆、文化广场、图书馆礼堂等文化场所资源,使之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活跃阵地。
目前,赵屋村修建了硬底化巷道,安装了路灯,并建成了办公楼、平安驿站、篮球场、法治文化广场等。,实现了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濉溪县首个“无讼村居”示范点设在村里,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工作室、矛盾纠纷不上交”,营造“无讼”和谐社会氛围。
“小产业”鼓起群众致富“钱袋子”
走进赵屋村的辣椒种植基地,在充满绿意的冬季大棚里,一排排辣椒正在欢快地生长,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辣椒。
近年来,赵屋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桑葚采摘体验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桑葚基地的带动下,帮助130名村民就业,桑葚采摘期间人均月收入4000-5000元。
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赵屋村依托商铺出租,同时流转土地600多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7万余元,还成立了10多个合作社。据介绍,由种植大户统一管理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还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在企业或周边地区工作,参与农产品的种植和收获,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赵屋村将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大力推进积分制、名单制建设,发展特色物种养殖、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民宿、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打造精品乡村旅游路线,打造“产强村、美富民”典型村。
湛江日报、湛江云媒体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