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等)
【/h/]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万向钱潮(000559);瓦轴B(200706);五洲新春(603667);新强联(300850);襄阳轴承(000678);杨光股份(002708);龙溪股份(600592);雷迪克(300652);双飞集团(300817);南方精工(002553)等。
【/h/]本文核心数据:轴承产量;轴承的表观消耗;市场规模;轴承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等。
【/h/]行业概述
1。定义
【/h/]轴承是支撑轴的部件,用于引导轴的转动,承受轴传递给机架的载荷。它是机械工业中应用广泛、要求严格的支撑件和基础件。它是各种机器的转轴或轴承元件,也是通过滚动体实现主机旋转的支撑元件。它被称为机械连接。
【/h/]轴承产品根据结构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滚动轴承主要分为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滑动轴承主要分为关节轴承和自润滑轴承。
2。产业链分析:应用范围广。
【/h/]轴承制造在中国是一个体量很大的高端设备零部件市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轴承制造业的上游包括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轴承制造材料分为钢材和金属材料。中游包括不同种类的轴承生产;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家电及电机行业、风电行业等。,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h/]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于市场竞争阶段。
【/h/]中国轴承工业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49年到1997年的市场萌芽阶段。随着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自1958年以来,中国先后建立了50多家大中型轴承厂;1978年至2015年行业快速发展期间,中国轴承行业出口规模逐步增长,2015年轴承被列为五大产业项目之一;在2016年至今的市场竞争阶段,轴承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h/]行业政策背景:大力支持风电领域和高端、高精度轴承产品。
【/h/]轴承是机械的重要通用部件。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项产业政策,引导轴承行业向精密化、高端化发展,推动轴承在轨道交通、航空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应用,鼓励轴承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轴承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h/]行业发展现状
1。2022年,轴承产量达到近年来的峰值。
【/h/]2015-2016年中国轴承行业产量基本保持不变,为190亿套。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外需求有所下降,但由于国内下游行业的复苏,中国轴承产量略有上升,达到198亿套,同比增长1.0%。2021年和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恢复,轴承行业整体生产经营也保持良好发展水平;2022年中国轴承产量达到259亿套,同比增长11.2%,为近年来的峰值。
2。轴承的表观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h/]根据测算,2018-2022年我国轴承表观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轴承表观消费量降至低点,达到147.34亿套。2020年以来,我国轴承表观消费量逐步增长。2022年我国轴承表观消费量为201.65亿套。
3。市场规模波动上升。
【/h/]2015年至2022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受以汽车为首的国内轴承机械产品产量下降以及中美贸易争端和国际贸易保护对轴承出口的抑制等因素影响,中国轴承制造业市场规模降至1770亿元,同比下降4.2%。2020年以来,中国轴承制造业市场规模回升。2022年中国轴承制造业市场规模达2500亿元,同比增长9.7%。
注:市场规模基于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公布的轴承行业营业收入。
【/h/]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五大产业集群主要位于沿海地区。
【/h/]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中国轴承产业主要有五大聚集区,即瓦房店轴承产业聚集区(主要生产大型和特大型轴承)、聊城轴承产业聚集区(主要生产轴承保持架、钢球和通用轴承)、苏锡常轴承产业聚集区(主要生产中小型轴承)、洛阳轴承产业聚集区(主要生产中型、大型和特大型轴承)和董哲轴承。
【/h/]根据《中国机械工业年鉴2022》,2021年我国轴承制造业轴承产销大省为浙江、河南、江苏、辽宁和湖北,轴承产品产值分别为348.86亿元、80.22亿元、71.81亿元、67.47亿元和33.60亿元。
2。企业竞争:高端市场被跨国集团占领,以人为本市场份额第一。
【/h/]中国轴承行业的高端市场主要由八家跨国轴承集团公司占据,包括瑞典公司SKF、德国公司舍弗勒(INA+FAG)、日本公司NSK、NTN、米内比、纳驰、JTKET和美国公司TIMKET轴承行业的低端市场主要由中国大型龙头企业瓜分,如人本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万向钱潮有限公司和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h/]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稳定性和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大多数仍集中在中低端。与高端轴承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核心领域的轴承产品研发甚至是空空白。
【/h/]根据《中国机械工业年鉴2022》披露的数据,2021年,在国内制造商中,人文集团和万向钱潮的市场份额最高,分别占9.2%和5.9%。其他企业市场份额均在3%以下。总体而言,中国轴承制造业企业分散,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h/]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h/]——2025年我国轴承制造业主营收入超2583亿元。
【/h/]《国家轴承工业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指出,“十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目标为2237-2583亿元,年均增长3%-6%。攻关了8种高端轴承标志性产品,完成了科技部每年下达的“制造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重大专项。
【/h/]——自主化进程加快,高端产品市场潜力提升。
【/h/]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轴承产品的自主化、国产化进程将加快。此外,随着航空航天工程、汽车工业、精密数控机床等行业的发展,对作为机械基础零部件的轴承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高档轴承和特种轴承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
【/h/]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轴承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h/]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人APP中找到,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