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奶酪市场分析——国产品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组图】
【/h/]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光明乳业(600597)、伊利(600887)、妙可蓝多(600882)、天润乳业(600419)、新乳业(002946)、三元股份(600429)、唐嫣乳业(002729)。
【/h/]本文核心数据:奶酪行业发展历史;奶酪企业数量;奶酪行业的竞争派系等。
【/h/]奶酪的定义
【/h/]奶酪又称干酪,是由牛奶、稀奶油、脱脂牛奶或部分脱脂牛奶、酪乳或这些原料的混合物制成的新鲜或发酵成熟的产品,用凝乳酶或其他凝固剂凝固,并排出部分乳清。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奶酪中,奶酪被定义为成熟或未成熟的软、半硬、硬或超硬乳制品,其中乳清蛋白/酪蛋白的比例不超过牛(或其他乳动物)牛奶中的相应比例(乳清奶酪除外)。
【/h/]奶酪和黄油都是牛奶的精华,营养丰富,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这两种产品外观相似,但在营养价值、热量和脂肪含量、制作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h/]2。行业发展历史
【/h/]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乳制品企业开始小批量生产奶酪。1986年,完达山乳业公司从芬兰引进了先进的现代化专业生产设备。自2000年以来,中国奶酪的消费量和进口量迅速增加。现阶段我国奶酪生产企业较少,生产方式主要沿袭国外技术。2010-2018年,国内乳企生产技术更加稳定、程序化,利用现有成本优势布局奶酪蓝海市场。2019年以来,伊利、蒙牛、三元、光明、妙可蓝多等国产品牌相继布局市场,国产品牌开始快速成长。
【/h/]3。企业数量:企业建设热潮退却。
【/h/]根据企业调查数据,截至2024年1月,共有1,337家企业(包括生产商、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等。)与中国奶酪行业有关,其中650家仍在经营。企业建设的热潮主要集中在2015-2020年。
【/h/]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奶酪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0多家,包括三元、妙可蓝多、光明、蒙牛、伊利、君君、美菱、安达、艾艾、塞尚、于雪珍宝和巴塘等,分布在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且由于奶源成本高、本土原味奶酪开发难度大,奶酪行业呈现天然奶酪少、再制奶酪多的特点。
【/h/]4。企业竞争派系:国产品牌仍有较大发展空。
【/h/]根据中国奶酪行业的竞争派系,中国奶酪行业主要分为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国外奶酪的主要品牌主要包括百济、乐芝牛、安佳、卡夫食品、总统、Bridel和大陆。国产品牌主要包括伊利、蒙牛、多美鲜、光明、三元、妙可蓝多等。
【/h/]中国奶酪市场发展较晚,发展初期主要由外资企业控制。自1998年以来,保健集团旗下的百吉福、恒天然集团旗下的安佳、贝尔集团旗下的乐芝牛和卡夫亨氏旗下的卡夫先后入驻中国奶酪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国内本土品牌Mykolando依托新兴奶酪棒业务的快速发展,其市场份额在2021年首次超过百吉福,成为奶酪领域的第一名,市场份额分别为28%和24%。
【/h/]从中国奶酪行业品牌排名来看,中国奶酪行业整体市场较为稳定,除妙可蓝多外,其他品牌排名变化不大。2018年之前,Top3品牌主要为百吉福、安家和乐之牛;2018年后,Top3品牌主要为百济福、妙可蓝多和伊利。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竞争,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
【/h/]5。企业区域分布:上海和内蒙古相对集中。
【/h/]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奶酪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分布在上海和内蒙古,其次是北京、天津、河南和浙江。其中,上海主要奶酪企业有光明乳业、妙可蓝多、上海高夫食品等。内蒙古主要奶酪企业有蒙牛乳业、伊利、田妹华乳业等。北京地区主要奶酪企业有三元股份;河南主要奶酪企业包括妙可乳业。
【/h/]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h/]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人APP中找到,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