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成为销量新王者,比亚迪的人效自然出色?
【/h/](来源:摄图网)
【/h/]作者|穆胜咨询研究院来源|穆胜咨询(ID: HRM-Yun)
【/h/]新年伊始,比亚迪官网宣布,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61.9%,旗下王朝、远洋、腾势、旺旺、方程式豹等子品牌为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而努力。
【/h/]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市场份额达到30.4%。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时期,比亚迪抓住了这一增量市场,销量和营收屡创新高,成为了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王者。
【/h/]但在很多企业都在高喊“提质增效”的经济寒冬中,销量、营收等数据可能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竞争力,效率才是企业真正应该关注的关键。
【/h/]穆胜咨询公司对汽车行业的人力和财务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报告选取了30家汽车制造业头部企业作为样本,其中包括“威小李”等造车新势力。与这些新势力相比,比亚迪的人力效率和财务效率数据是否遥遥领先?
我
【/h/]汽车销量再创新高。
【/h/]图1:2018-2022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及收入变化。
【/h/]资料来源:穆胜咨询、比亚迪财务报告。
【/h/]自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以来,汽车销量一路飙升。2022年以180万辆的成绩首次成为全国销量冠军。2023年销量突破300万辆,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成为首家进入全球年销量前十的中国汽车企业。结合比亚迪官方公布的2023年业绩,其前三季度营收较2022年同期增长57.8%。预计2023年的年收入也将随着销量的增加而大步前进,并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h/]能够选择全力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取得骄人成绩,与其对新能源市场的准确判断密不可分:
二
【/h/]人均收入算不上优秀。
【/h/]优秀的业务数据自然是战略的力量。那么,比亚迪在人效数据上是否依然优秀?要知道,优秀的人效是持续落地策略的保障。
【/h/]图2:汽车制造业企业人均营收分布区间
【/h/]资料来源:穆胜咨询《2023中国企业人效研究报告(汽车制造行业)》
【/h/]在穆胜咨询发布的报告中,我们对2022年前30家车企的样本数据进行了静态分析。我们将样本的人效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作为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并将其平均分为五个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了“人效三条线”:
【/h/]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人均营收合格线为181.36万元/人,竞争标准线为112.17万元/人,优秀线为348.32万元/人。2022年,比亚迪人均营收74.4万元/人,处于最低区间1,与行业合格线、竞争标准线存在差距。与一批造车新势力相比,它在人均营收的人效水平上并没有体现出行业的领先优势。
【/h/]作为近年来发展的重点,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空。随着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出现,老牌车企的压力更大了。作为一家传统车企,比亚迪加大了对供应链体系、智能化研发的投入,并凭借强大的价格优势抢占了市场领先地位,但这样的成绩是以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换来的。人员投入高、单车价格低是比亚迪在人均营收表现上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
三
【/h/]成本控制严格。
【/h/]除了人的效率,我们还应该关注财务效率。造车新势力普遍在这个指标上表现不佳,而这类指标恰恰反映了管理水平。在这里,我们选择营销管理的费用率进行调查。如果企业不能有效管理“共享”支出,显然表明其管理存在巨大风险。
【/h/]图3:汽车制造业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布范围
【/h/]资料来源:穆胜咨询《2023中国企业人效研究报告(汽车制造行业)》
【/h/]注:营销管理费用率是一个负指标,因此该指标的优秀线、竞争标准线和合格线与其他指标相反。
【/h/]汽车制造业作为相对成熟的行业,盈利模式较为稳定,行业整体销售管理费用率较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样本企业的合格线、优秀线和竞争达标线分别为9.39%、7.43%和5.91%。比亚迪2022年的销售费用率为5.9%,处于最佳区间1,也达到了行业竞争标准线。它在控制成本投入方面做得很好,超过了一批造车新势力,显示出其在管理方面积累的基础。
【/h/]据悉,比亚迪在2023年承诺,在完成今年销量目标后,将抛出20亿元向经销商派发红包,进一步激活经销商的营销活力。尽管这一投资足够惊人,但预计其2023年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成本投入肯定仍在可控范围内,这将在其2023年财务报告发布后看到。
四
【/h/]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h/]回到人效指数,我们不仅要从人均营收的角度关注人力投入带来的经营规模,还要关注人力投入带来的利润规模。因为新能源汽车刚刚开始产业整合,未来注定是一场比谁都活得久的游戏,盈利才能保证过冬。
【/h/]图4:汽车制造业企业人均净利润分布区间
【/h/]资料来源:穆胜咨询《2023中国企业人效研究报告(汽车制造行业)》
【/h/]根据研究报告披露的行业竞争水平指数(该指数=竞争标准线/合格线),人均净利润的行业竞争水平指数在汽车制造业中最大,断层领先于其他人力效率指标。这表明汽车制造业的人均净利润水平较高,竞争标准已被拉至相当高的水平,这意味着该行业更善于将人力资源的投入转化为净利润。
【/h/]根据穆胜咨询数据,汽车制造业人均净利润为6000元/人,竞争标准线为81700元/人,优秀线为50300元/人。但比亚迪2022年人均净利润仅为3.1万元/人,处于第四区间,高于合格线但未达到竞争标准线,在行业内竞争力不强。
【/h/]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注重效率的时代,比亚迪似乎并不太追求净利润。在保证基本盘稳定的情况下,它选择了投入大量资源抢夺市场份额的“粗放方式”。仅在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在R&D的投资就超过了100亿元,成为众多车企中的佼佼者。今年1月16日,继比亚迪宣布销量突破300万辆后,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再次宣布,未来将加大在R&D的投资力度,接下来将在“车辆智能化”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元,以“车辆智能化”技术路线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h/]总的来说,比亚迪凭借精准的定位和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站在了“新能源”的风口浪尖上,迅速占领了市场。但其管理模式仍较为传统,人力资源投入的高惯性和难以突破的单车溢价是比亚迪提升人力效率的绊脚石。幸运的是,它在销售和管理等成本控制方面严格,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盈利能力。然而,如何将管理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仍然是比亚迪管理层的难题,这不仅可以通过控制成本来解决。
【/h/]我们认为,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仍然存在,比亚迪仍有时间探索人效管理的方向,因为增长的容错性可以吸收企业“大举进攻”带来的人效下降趋势。一旦行业市场增量没有了,这种“攻击”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h/]未来新能源市场会保持增长吗?这种增长趋势会持续多久?比亚迪还会坚持这种“进攻取向”吗?我们拭目以待。
【/h/]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咨询(ID: HRM-yun),作者:穆胜咨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