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持续聚焦湛江红树林
1月2日,新华社聚焦湛江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发展,实现红树林“变绿为金”。报告称,红树林种植与养殖耦合模式的开发利用,使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既保护了红树林生态,又通过水产养殖增加了收入。成群的苍鹭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中,清脆的鸟鸣声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是指在益林塘基、堆岛等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红树林,在养殖池塘、潮汐沟渠等地势较低的地方养殖水产,形成红树林、水域、裸滩的种植养殖耦合布局。
在麻章金牛岛,一片红树林正在变身“黄金森林”,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里有“其他红树林”:红树林在岛屿和堰坝之间丛生,成群的鱼虾在水下游动。这是湛江红树林版的“桑吉鱼塘”。
在南三岛,“红树林-贻贝-青蟹”的养殖生态系统正在形成,青蟹从露天池塘搬到一个个“小房间”里,用棚子防雨保温。养殖户将活蚌放入蟹池,这些“天然饲料”来自近海区域的红树林和河流。涨潮后,海水被红树林过滤,进入蟹池作为养殖用水。一周后,蟹池的排水流入贻贝养殖工段,泥蟹粪便和饵料残渣不仅可以作为贻贝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滋养红树林。
这种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探索了可持续的生态养殖路径,既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又能让农民守护红树林为食。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近年来,我市开展了“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生态经济试点工作。2022年4月,湛江湾实验室成立粤西首个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同年5月,湛江湾实验室选定麻章区金牛岛作为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研发的长期观测基地。基地主要由六个池塘组成,每个池塘的植被比例、养殖品种、生产方式都不一样。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有助于金牛岛红树林“变绿为金”,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红树林保护与水产养殖发展双赢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