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第一天,知识点来了!

ze3个月前新闻355

远古发现|画蛇添足?!蛇为啥丢掉四肢?

蛇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一类动物。历史上,人类祖先与蛇多有交集,各大古文明多有与蛇相关的传说,我国古代也早就留下了“画蛇添足”的典故。那么,蛇是怎样起源演化的?在漫长的演化中,有什么值得一谈的“明星蛇”?它们为何“丢掉”四肢?古生物学家、科普专家为您科普蛇的奥秘。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绍,人们一般说的蛇是指蛇亚目动物,属于爬行动物纲下的鳞龙目。鳞龙目包含我们现在熟悉的蜥蜴、蛇等动物。如果探究起源演化,现代蛇亚目和它们的祖先等可以被归入“泛蛇类”一并追溯。

简单来讲,“泛蛇类”是一群长得非常像蛇的蜥蜴。现在普遍推测,蛇类是从蜥蜴类演化而来的,二者的亲缘关系非常相近。目前人类发现的最早泛蛇类蜥蜴是生存于1.6亿年前侏罗纪的昂氏黎明蛇,而明确的最早蛇亚目化石是发现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圣域哈氏蛇,时代为1.12亿年至94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远古发现的蛇类主要生活在海洋、沼泽、森林等环境中,与现代蛇类的生存环境非常相似。

“在蛇类的演化历史中,有一些‘明星蛇’因其巨大的体形和独特的生存方式而备受关注,最著名的巨型蛇类就是泰坦蚺。”贺一鸣介绍,它的化石发现于南美洲哥伦比亚北部的塞雷洪煤矿附近,生存于约6000万年到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泰坦蚺的体形达到了惊人的12.8米到14.3米,体重730至1135公斤,曾经被认为是自非鸟恐龙灭绝后出现的顶级掠食者。

泰坦蚺复原图。(杨定华 绘)

与四足俱全的“祖先”蜥蜴相比,蛇类“丢掉”了四肢,这是为何?蛇类的四肢丢失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化过程。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地下生活,使得蛇类能够在地下钻洞,更好地捕食和逃避天敌。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史静耸介绍,早期蛇类的穴居生活往往要求生物具备更为灵活的身体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适应狭小、复杂且多变的空间环境。这种选择压力可能促使了蛇类祖先在身体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变得更为细长、脊椎更加灵活、内耳与听觉和平衡相关的结构变得更为发达等。其次,穴居环境可能减少了四肢在移动和捕食中的必要性,从而加速了四肢退化的过程。“在很多早期蛇类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短小的前后肢的存在,即使在现生的蟒蛇类中也存在一个后腿的残余。”

现生蟒蛇的后腿残余。(史静耸 摄)

总的来说,蛇类作为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节点,其演化历史对人类理解整个动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蛇类的成功演化不仅展示了生物适应性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使得种群不断繁盛。现在,蛇类的分布范围横跨全球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当之无愧是当代最为成功的陆生脊椎动物群体之一。

相关文章

2023年湛江口岸累计验放进口木片102.1万吨

2023年湛江口岸累计验放进口木片102.1万吨

霞山海关关员现场监管进口木片卸货。通讯员 吴言娥 摄霞山海关关员现场监督进口木片卸货。通讯员颜屋摄近日,满载1.7万吨硬木木片的货轮“青城达99”轮成功停靠湛江港卸货。湛江海关所属霞山海关安排关员提前...

多措并举助力徐闻菠萝走向全国

多措并举助力徐闻菠萝走向全国

网络主播推介徐闻菠萝。通讯员莫锦铭 摄网络主播介绍徐闻菠萝。通讯员莫摄几天前,徐闻的“菠萝海”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果农在田间采摘菠萝,邮政车辆将菠萝运往全国各地。据了解,湛江邮政重点解决徐闻菠萝销售难...

报小拍·台风|爱心接力守护“台风宝宝”出世

报小拍·台风|爱心接力守护“台风宝宝”出世

9月7日中午12时07分,徐闻县的谭先生与何女士的“小公主”在徐闻县妇幼保健院顺利出世。“我真的很想感谢那几位民警,当时太紧张,来不及问他们的名字。”何女士向记者说,希望能找到几位民警好好感谢他们。9...

四面锦旗表谢意

感谢人心的温暖,横幅彰显责任。近日,湛江海警获得四面锦旗。获救家属以这种方式向18日参与紧急搜救的海警执法人员表示感谢。5月18日8时许,湛江海警部门接到徐闻县公安局电话:一名群众在琼州海峡冲浪时被困...

鼓励游客成为湛江的“云朵收藏家”

7月6日迎来了今年的夏季节气。“湛江蓝”似乎比以前更亮了。蓝天白云温暖地晒在湛江人的“朋友圈”,同时还有空空气质量“清新”。(7月7日《湛江日报》)在忙碌紧张的都市生活中,偶尔抬头看看云卷云舒,总能让...

在岗坚守,也是美丽的风景

国庆假期,在遂溪县岭北镇输水储水网络建设项目现场,一群建设者用辛勤为惠民项目增添一抹亮丽色彩,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着难能可贵的坚守故事。(10月6日《湛江日报》)平凡因奋斗而精彩。举国欢度国庆假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