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第一天,知识点来了!

ze8个月前新闻357

远古发现|画蛇添足?!蛇为啥丢掉四肢?

蛇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一类动物。历史上,人类祖先与蛇多有交集,各大古文明多有与蛇相关的传说,我国古代也早就留下了“画蛇添足”的典故。那么,蛇是怎样起源演化的?在漫长的演化中,有什么值得一谈的“明星蛇”?它们为何“丢掉”四肢?古生物学家、科普专家为您科普蛇的奥秘。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绍,人们一般说的蛇是指蛇亚目动物,属于爬行动物纲下的鳞龙目。鳞龙目包含我们现在熟悉的蜥蜴、蛇等动物。如果探究起源演化,现代蛇亚目和它们的祖先等可以被归入“泛蛇类”一并追溯。

简单来讲,“泛蛇类”是一群长得非常像蛇的蜥蜴。现在普遍推测,蛇类是从蜥蜴类演化而来的,二者的亲缘关系非常相近。目前人类发现的最早泛蛇类蜥蜴是生存于1.6亿年前侏罗纪的昂氏黎明蛇,而明确的最早蛇亚目化石是发现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圣域哈氏蛇,时代为1.12亿年至94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远古发现的蛇类主要生活在海洋、沼泽、森林等环境中,与现代蛇类的生存环境非常相似。

“在蛇类的演化历史中,有一些‘明星蛇’因其巨大的体形和独特的生存方式而备受关注,最著名的巨型蛇类就是泰坦蚺。”贺一鸣介绍,它的化石发现于南美洲哥伦比亚北部的塞雷洪煤矿附近,生存于约6000万年到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泰坦蚺的体形达到了惊人的12.8米到14.3米,体重730至1135公斤,曾经被认为是自非鸟恐龙灭绝后出现的顶级掠食者。

泰坦蚺复原图。(杨定华 绘)

与四足俱全的“祖先”蜥蜴相比,蛇类“丢掉”了四肢,这是为何?蛇类的四肢丢失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化过程。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地下生活,使得蛇类能够在地下钻洞,更好地捕食和逃避天敌。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史静耸介绍,早期蛇类的穴居生活往往要求生物具备更为灵活的身体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适应狭小、复杂且多变的空间环境。这种选择压力可能促使了蛇类祖先在身体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变得更为细长、脊椎更加灵活、内耳与听觉和平衡相关的结构变得更为发达等。其次,穴居环境可能减少了四肢在移动和捕食中的必要性,从而加速了四肢退化的过程。“在很多早期蛇类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短小的前后肢的存在,即使在现生的蟒蛇类中也存在一个后腿的残余。”

现生蟒蛇的后腿残余。(史静耸 摄)

总的来说,蛇类作为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节点,其演化历史对人类理解整个动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蛇类的成功演化不仅展示了生物适应性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使得种群不断繁盛。现在,蛇类的分布范围横跨全球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当之无愧是当代最为成功的陆生脊椎动物群体之一。

相关文章

爱心人士向吴川市图书馆捐赠逾千册图书

爱心人士向吴川市图书馆捐赠逾千册图书

“春风十里 赠书有你”图书捐赠活动现场。书香致远,爱心传递。1月17日下午,吴川市图书馆举行“春风十里 赠书有你”图书捐赠活动,现场接受爱心人士捐赠图书,并颁发捐赠证书。据悉,吴川市图书馆自2024年...

雷州客路镇“村超”球赛将于2月5日开幕

日前,记者从雷州市客路镇获悉,雷州市客路镇“村超”足球赛将于2月5日上午开幕。2月2日下午,在客路镇深坑西村足球场,部分参赛队伍正在加紧进行“热身赛”,赛事筹备小组也在做最后的准备。据了解,雷州市客路...

百岁老人全秀玉:“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百岁老人全秀玉:“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希望看到‘家门口’的湛江北站早日建成投用,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5月14日,霞山区海头街道西厅上村的101岁老人全秀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全秀玉用收音机听雷歌。 性格开朗生活简朴饮食清淡“我的老...

市商务局:以五个“一”为着力点 提升“鲜美湛江”知名度

如何依托“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持续放大湛江美食的品牌效应?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继续以五个“一”为着力点,即围绕一个主题、擦亮一个金字招牌、叫响一个口号、打造一个IP、搭建一个平台,推动商贸与文...

吴川公安局联合振文镇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

吴川公安局联合振文镇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

“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12月13日晚,吴川市公安局会同文珍镇政府,到文珍中学开展以“文明交通,你我同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民警...

贝达药业BPI-221351片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北京商报今日讯(记者丁宁)3月22日晚间,贝达药业(300558)(300558)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申报的BPI-221351片临床试验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