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一种焦虑,叫数学焦虑
为什么做梦的时候总是梦到自己解不出数学题?为什么毕业后会整夜梦到做数学题?有些人会对数学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不仅存在于数学课和考试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的回避中。这种对数学的焦虑、恐惧、烦躁、害怕、焦虑、担心,称为“数学焦虑”。
有网友在知乎上生动分享了他的“数学焦虑”:“我从小学开始数学就没及格过,很努力但就是学不会。但父亲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器晚成,所以一直坚定地给我补课。直到连续两年补上,数学成绩不升反降,他才最终放弃。虽然我数学学得不好,但其他科目都不错。所以我就像一个无敌的萧蔷。经过许多困难后,我上了一所大学。我以为和数学的缘分已经结束了。谁曾想,数学上也是如此,而且很难。直接导致梦见自己在做一道数学题,有情节。我梦见我被追赶。最后一刻,追我的人听说我是个数学白痴,设了个4位数的除法。我想不通,然后半夜三点就醒了!而且再也没睡着!”
数学焦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心理学家首次对大学生的“数字焦虑”进行了测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希拉·托拜厄斯(Sheila tobias)在一所大学工作时,开了一家诊所,采访了数百名大学生。她发现女孩们都尽力避免学习数学或其他需要数学知识的专业课程,于是希拉写了一本名为《克服数学焦虑》的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进行了一项研究。被试为全球51万名平均年龄为15岁的青少年,其中三分之一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明显的无助感。数据还显示,无论是在一个国家的学生中,还是在国际学生中,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都呈负相关,数学焦虑越高的学生,数学成绩越低。如果你在处理数学问题时经常感到“不安或担忧”,在做题时会出现“手发抖”和“紧张的笑声”,甚至出现坐立不安、容易烦躁、紧张或肌肉酸痛、睡眠障碍等状况,那么你也可能患有数学焦虑症。数学焦虑和计算障碍不一样,计算障碍是一种学习障碍。它更注重一个人对基本数字概念的理解能力,而不是负面情绪。
为什么会有数学焦虑?事实上,这种焦虑不仅与字面上的数学有关,还与性别、社会文化、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以及个人的自我认知有关。有研究发现,家长的数学焦虑会“感染”孩子。此外,教师自身的数学焦虑和性别也会影响学生。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些声音:“不喜欢数学很正常,文科生数学普遍差”“女生数学差很正常,数学是男生的强项”...这些对文科和性别的刻板印象,以及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都会影响学习者的认知,甚至导致自我羞辱。在处理数学焦虑之前,先分清是父母的焦虑、老师的焦虑、社交焦虑还是自己的焦虑。好消息是,有一些被证实的方法可以改变个人和数学之间的关系。这些步骤不会轻易让你进入更高水平的数学课堂,也不会让你成为数学天才,但它们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让你在任何情况下做数学都更可行、压力更小,甚至更有趣。这些方法中有些真的需要坐下来做一些数学运算,但许多方法不需要,因为数学焦虑不仅仅来自于数学:它来自于我们对数学的看法,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告诉我们的东西,来自于关于数学是什么和它是为了谁的文化刻板印象。
与人文学科不同,数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非对即错的学科。斯坦福大学有一门免费的网络课程《如何学习数学》,里面有一个思维模式的练习,要求你在脑子里做18×5,每个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会略有不同。专家建议,即使你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应该尝试用慢得多的方式解决问题,慢慢做,这有助于你摆脱对错心态,开始享受数学过程。
克服数学焦虑不代表数学永远不会难,也不代表你会一夜之间成为数学天才。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数学经历。就像公开演讲一样。有许多优秀的公共演说家在上台或面对人群演讲之前仍然会感到紧张。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肖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