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湛江甘薯走俏市场

ze1年前新闻452

12月22日,在吴川市秦巴镇新村,工作人员在直播中推荐当地红薯。记者张凤凤摄

寒潮来袭,湛江的农田却依然绿意盎然。一大片红薯苗泛着绿色的光泽,树叶下,一个个“土宝宝”茁壮成长。濉溪县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也是如火如荼。工作人员在红薯车间忙碌着,备货、清点、发货...直播间里的主播正忙着给观众介绍“火山地瓜”。

濉溪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物流降费速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把预制蔬菜产业、红薯产业打造成电子商务销售新的增长极。”

红薯是湛江的传统农业特产,色、香、软、甜俱佳。近年来,湛江充分利用冬闲田,通过水旱轮作扩大冬红薯面积,推广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据统计,湛江冬种马铃薯产量100万吨,约占中国冬种马铃薯产量的70%,是中国冬种甘薯的核心产区,北方薯区将是”。

一直以来,湛江抓住“互联网+”机遇,激活线上线下“双重市场”,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产销对接,让红薯不仅产得好,而且“卖得好,卖得出品牌”,飘香全国。

红薯供销两旺,“嫁到国外”

“每到红薯收获季节,濉溪的优质红薯就供不应求,成为全国各地市场的热销产品。”濉溪红薯代理商何敏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他的带动下,下陆、草滩、北坡、甘阳、岗门、乐民等多个乡镇都种上了红薯,相互拥抱,品牌远销海内外,成为村民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产业。

记者了解到,濉溪红薯大丰收的背后,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种植和收购,而是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经过多年的种植,濉溪的红薯已经衍生出一条产业链:专业的“红薯经纪人”为买家走田间地头寻找优质红薯,还帮助农民搭建桥梁,销售红薯;“红薯包工头”专门负责带领工人在田头收割和包装红薯,让产销两端的农民和收购商只需要负责自己最熟悉的工作。

“我们濉溪的红薯以香、甜、粉、嫩、爽、滑六大特点闻名。现在是买家抢的‘原生态精致食品’。”据何敏介绍,现在红薯需要提前预订,有七八辆车供外地买家拉货。目前,濉溪大量优质红薯畅销海南、山西、黑龙江、新疆、珠三角等30多个省市,有的甚至远销蒙古、俄罗斯。

何浩是何敏的长子,也是他的产业接班人。父亲实现农业种植代销规模化后,何浩下大力气种植精细农业,打造品牌。2011年,大学毕业后,何浩回到濉溪,成为一名“职业农民”。他积极引进新的红薯苗,规范灌溉施肥,提高红薯的品质和收益。如今,在何浩的红薯种植基地,“北京红”品种最高亩产可达万斤。按照1.2元/斤的收购价,每亩红薯地可回收1万多元。后来注册了“河坝地瓜”这个品牌。通过加强品控,精挑细选,打造了品牌,提高了产品的认知度和附加值,帮助濉溪红薯销往全国,甚至“嫁到国外”。

“网络名人”红薯畅销一线城市。

走进位于雷州白沙镇的雷州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映入眼帘。农村电商产业园还配有红薯分拣仓库、电商展厅和红薯冷藏供应链。35岁的洪明冠是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据介绍,洪明观2016年回乡创业。从卖红薯、种红薯,再到育苗,他建起了一万多亩红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优良品种“杨家蜜薯”。还带领群众种植红薯2万多亩,将雷州红薯从南到北推广到全国。

雷州的红薯种植始于清代,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火山岩风化形成了雷州独特的富硒红土。沙质土壤通风良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薯块的形成和膨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锁定了香甜软糯的雷州红薯。

依靠设备标准化、水肥一体化、品种优化,改变了当地甘薯种植“靠天吃饭”的窘境。“本地红薯价格从过去的几毛钱,到田头1.8元/斤的收购价。电商对接超市货源稳定在3元/斤以上,高峰时一天能卖20万斤。”洪明冠说,秋冬种、明年上半年收获的雷州红薯,正好填补了北方市场的空档。虽然距离大规模挖掘还有一段时间,但已经有不少来自北京、重庆、武汉、天津、上海等外地城市的客户提前订购。

“点对点”年销量6万吨

目前,在濉溪县杨青镇团结村及周边5000亩红薯地里,一垄垄红薯苗长势喜人,茂盛的藤蔓将土地紧紧覆盖。田间地头,农民们忙着喷叶面肥,给红薯苗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看着眼前这片红薯地,基地负责人邓满心欢喜:“这片地主要种西瓜红,种了三个多月了。基地种植的西瓜红品种面积最大,达到12000多亩,亩产超过13000斤,营业额达到1.08亿元。”

“我们基地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上千名村民就业,包括京红薯、紫薯、雪糕薯、姬叔26、晏殊、金石门等品种,主要分布在杨青、北坡、岗门等镇,总面积达23000多亩。”邓说,每次红薯收获后,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运输60吨红薯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买家再配送到北京及周边城市的商场、超市零售,一年要运输3万多吨到那里。

邓说,几年前,他靠自己种植和销售经营红薯产业。从去年开始,通过线下点对点批量销售,线上精细包装销售,今年已销售红薯6万多吨,线上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城市,线下主要销往浙江、山东、北京等地。

“我每年买6万多吨湛江红薯,客户都反映湛江红薯味道不错,做红薯干或者粉条特别好吃。”从事红薯采购15年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家族企业,在北京有自己的销售网点。每年,他们都会从全国各地购买红薯。他们计划亲自到湛江的红薯种植基地参观采购一段时间,加大与红薯种植户的合作,让更多北方消费者品尝到湛江的红薯。

专注于高端红薯商业化加工的广东佳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提升了红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火山红薯”已成为中国知名的红薯品牌。其产品在全国16个一级水果市场批发,与多家头部供应链渠道达成战略合作,长期合作供应1000多家超市和团购平台。

特别是“火山地瓜”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马铃薯博览会,受到采购商的一致好评。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了红薯网上销售的普及。1-10月,濉溪县红薯销售额达2.9亿元,“火山红薯”品牌在电商平台价格达到20元/斤,迅速成为鲜薯高端市场的领头羊。

“现在‘火山地瓜’在我们东北市场的销售特别火爆。下雪天我们在家烤红薯,享受来自大陆最南端湛江的美食。”来自黑龙江的红薯收购商李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湛江红薯品牌不断打磨,越来越多的顾客在购买红薯时会寻找地标“湛江”,即使湛江红薯价格略高于其他产区,也抵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

如今,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同努力,湛江的红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雪片般飞来的订单让种植户的口袋越来越鼓,心里越来越充实,实现了“小红薯”,促进了“大复兴”。

相关文章

亚马逊10亿级大卖冲刺上市!

亚马逊10亿级大卖冲刺上市!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有一些企业凭借独特的产品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所属赛道赚的盆满钵满。尚睿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乘着业绩持续增长的东风,尚睿科技正全力冲刺上市! 尚睿科技冲刺新三板! 近...

每经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预计2024年我国极端天气偏多,需大力推动早期预警能力建设

2023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们正在经历频繁的极端天气。“杜苏豫”北上,引发京津冀罕见暴雨洪水;2023年12月的强寒潮刷新了低温和降雪纪录...龙年伊始,受寒潮、低...

湛江农产品“国字号”品牌再上新

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全国782个产品经评审确认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其中湛江有坡头塘尾蚝、徐闻生蚝、廉江百香果、雷州黄牛4个产品入选。此外,全国176个产品经...

高标准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

12月19日下午,我市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部署会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实施,研究部署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

打造“湛品”品牌 推动“鲜美湛江”出圈

5月18日,记者从市农发集团获悉,该集团继续打造“美味湛江”品牌,申请并保护“湛品”商标,设计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对商标的图形、图案进行了注册,并在著作权登记中予以保护。同时,加快实施红...

中文系女生用冰杯复刻宋代冷饮 网友:原来这么简单!

一个热爱历史的中国女孩,在炎炎夏日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消暑方式。她没有选择市面上的冷饮,而是通过冰杯这种简单的乐器,复兴了宋代的冷饮艺术。姑娘深入研究宋代文学,发现宋代的冷饮不仅种类繁多,制作精美,而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