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致富密码
在雷州市龙门镇祖荣村,一个露天的农家院子里,摆放着一个米黄色的大缸,缸口有1米多高。掀开盖子,一股浓浓的酱油香味扑鼻而来。就是用这个大桶酿造酱油,村民实现了在家就业。
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近日,祖荣村入选广东省“百县百镇百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是雷州市首批省级典型村之一。
12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祖荣村采访了解到,为助推祖荣村产业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购买酱油缸,毛德功集团提供技术和原料资源共享。目前,祖荣村已有30多户农民开始晒酱油,“酱油村”雏形已逐步建成,产业发展蓄势待发,为村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的途径。
俯瞰雷州龙门镇足荣村。俯瞰雷州龙门镇祖荣村。
抓住机遇,全民致富,“开创新局面”
石头栅栏形成墙壁,绿草铺路。村民和工人们正忙着修整通往龙门镇祖荣村约3公里的硬底公路沿线的景观。目前,祖荣村典型村建设如火如荼,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大家齐心协力美化家园,增加收入。
在村民陈的大院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20大桶酱油。毛德功的酱油师傅陈指导观察酱油的干燥过程。“这罐酱油质量很好,清澈有光泽,可以吃。传统的酱油需要干燥半年以上。这坛子酱加了500多斤水,出了140多斤油。”陈明摆动着用大勺子舀起闪亮的酱油,点着头。
农户正在晒制酱油。农民在晒酱油。
陈的工作是指导村民科学地制作酱油,并逐一为制作酱油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也成为了村民们的良师益友。“我经常来看看村民烤的酱油有没有达到产油标准,酱油表面有没有酵母太多,盖子有没有盖好,特别是台风天气,我会过来看看盖子有没有加重,确保罐体安全。”党说,祖荣村日照条件好,非常适合晒酱油。村民勤奋好学,晒酱油热情高。
向告诉记者,自从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实施后,他看到了致富的商机,他迅速响应镇村号召,认真学习酱油晾晒技术,今年4月开始晾晒。“我家有20个酱油坛子。按每罐收入算,一年两次左右,全年收入近万元。便于管理,更省心。我不在乎看到自己亲手干的油箱里的油有多开心。”陈豪说。
祖荣村原来的生产队有一栋老房子。为了盘活这种闲置资源,村里把这房子粉刷了一下,没费多大力气就旧貌换新颜了。宽阔的院子里摆放了近70个大瓦罐晾晒酱油,打造了一个“祖荣村酱坊”。酱坊平时的晾晒工作主要由村民陈三生管理。和其他村民一样,陈三生也参加过镇里组织的相关技术培训。经过技术指导,他成了晒酱油的师傅,可以自己创业,拓宽增收致富的门路。“在不耽误农活的情况下,在师傅的指导下,精心管理,就能生产出优质美观的酱油。半年晒一次,一年晒两次,一年一坛的酱油收益接近500元。如果你有10个坛子,年轻轻松的时候就能得到5000元。”12月13日,在接受采访时,陈三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足荣村的传统手工制作酱油。祖荣村传统手工酱油。
村企联手振兴传统产业。
祖荣村的土法酱油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雷州肉多为白切,做菜也需要酱油,所以对酱油的需求量很大。在当地土法酱油生产中,以豆豉、姜、葱和水为原料,然后煮熟,储存在锅中食用。
祖荣村老字号酱油以南方传统种植的特级大豆为原料酿造,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达39%以上,无农药残留,原汁原味。有着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师傅,用传统的古法程序,教村民们精心酿造,保留了清洗、蒸煮、勾兑、发酵、勾兑、入坛、烘干等传统生产工艺。,只有经过200多天的日晒才能制成,酿造的酱油具有独特的风味。
从生产到销售,如何保证优质美味的酱油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增加酱油的品牌附加值。“以祖荣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民间晒酱油技术,做好宣传营销,把这瓶油的故事讲好。本地酱油也可以成为金凤凰的名优产品,促进多元化发展,推动酱油行业做大做强。”龙门镇干部说。
农户正在作坊里制曲。农民们正在车间里创作歌曲。
“祖荣村的所有村民都在一个古老的瓦罐里晒酱油。”陈告诉记者,这种古瓦罐晒干的最大优点是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和谐。雷州半岛日照充足,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在28.4℃左右。根据他多年的酱油酿造经验,祖荣村日照时间长,虽然临海,但很少有死灰复燃的天气。这种气候下烤出来的酱油质量有保证,这种方法适合全村人。
“村民自制的酱油,将由毛德功通过电商平台和毛德功消费群体进行销售。”据茂德宫大观园常务副总吴华福介绍,古酱油经过长期晾晒,口感有独特优势,村民也不担心卖酱油。
为了更好地保证村民自制的酱油不仅能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毛德功集团目前正在协助祖荣村打造自己的酱油品牌。“酱油作为调味品,必须有相关证书,才能安全健康食用。如果符合要求,我们正在协助祖荣村村委会筹备相关事务,包括设备组装、工厂规划、前期技术指导、原料采购共享等,打造'祖荣村酱油'品牌,让正宗美味的祖荣村酱油畅销市场,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油。"吴华福说,计划在2024年春节推出卖票送酱油的营销计划,让当地优质的土特产带动旅游,促进销售,把利润返还给村民,或者通过电商平台与村民合作,畅通销售渠道。
在很多村民眼中,近年来,祖荣村成功打造了毛德宫大观园、长弓书屋、慕容朱晓等一系列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化景观,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尤其是“百千万工程”建设后,旅游经济前景更好,潜力更大。除了辣酱,酱油也是当地特产。把酱油作为精品手信,把酱油村的故事讲好,不仅能促进销量的增加,还能借助旅游经济带来的大量人口,帮助打磨酱油的本土品牌。
工人定期搅拌晒缸,促进豆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工人定期搅拌干燥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如豆曲中的酵母。
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开新局”
“祖荣村的古酱油,已经干了6个月,味道非常醇厚,安全健康,深受市场欢迎。因此,今年祖荣村积极响应龙门镇政府的号召,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实行村企合作,企业提供原料和技术,村民利用庭院资源科学烘培酱油。烤出来的酱油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消费,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出售,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祖荣村干部陈琴说。
“不占用农忙时间,早晚管理就行,村民在家干活也能得到实惠。同时,村集体通过出租坦克增加收入,实现双赢。目前,祖荣村已有60多名村民接受了酱油烘干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陈琴补充道。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祖荣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传承传统手工艺,振兴传统产业,增加村集体村民收入,成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受益于“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村民积极晒酱油,村企联手打造酱油产业,一幅美丽的乡村蓝图正在徐徐铺开。
酱油半成品呈褐色。半成品酱油是棕色的。
龙门镇书记陈晓表示,在该镇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非常重视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其中就包括祖荣村的酱油产业基地。
目前,龙门镇制定了《雷州市龙门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严格按照“1+4+7+9”的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典型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全镇规划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工程中,祖荣村的酱油产业被作为第一批重点发展项目之一,计划在未来五年进行科学布局,利用“祖荣优势特色”,突出发展优质酱油酿造产业基地。2023年,龙门镇支持毛德功集团在祖荣村投产酱油香产业,不仅完成了祖荣村酱油作坊的改造,还组织村民学习了酱油的土著酿造工艺,并拨款50万元为祖荣村购买了400多台专业酱油酿造罐,为祖荣村酱油产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积极配合省、市、县“百千万”工程创建小组成员,多次与上级领导一起推动祖荣村酱油酿造产业,帮助祖荣村酱油产业发展。现在该产业被列为祖荣村乡村振兴项目,已初具规模。
龙门镇是雷州唯一成功入选省级“百千万工程”的典型镇。龙门镇副镇长黄鞠说,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龙门镇将祖荣村等多个村庄列为农村示范区进行建设。通过对乡村资源的挖掘和盘活,将发展路线串联起来,形成“百花园”,包括发展酱油手工等特色旅游服务,以及温韬平潭瀑布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还灵活对接“百千万工程”,发挥平北交通菜市场优势,推进北方交通蔬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借助祖荣村茂德公食品公司的企业优势,带动示范农户干酱,把祖荣打造成“酱油村”。
接下来,龙门镇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茂德宫辣椒酱食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龙门镇将依托“大牛岭菠萝”国家农产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整合乡镇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资源,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产业规模化和菠萝、北方蔬菜、剑麻等五大产业基地发展。此外,龙门镇以典型镇带动典型村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振兴与经济振兴协调发展,积极争取1.7亿元,以潮溪村的平滩瀑布、祖荣村的原始樟树林等资源禀赋为基础,整合祖荣村等5个村委会28个自然村的资源,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刷出乡村旅游新名片,实现农业、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发展,既让乡村变美,又让文化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