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了一整晚“暖宝宝”,女子腿上被烫出水泡,医生提醒:取暖用品使用不当容易被烫伤
吉姆记者王义桅晨曦
通讯员Belan刘旺
画刘洋
寒潮来袭,武汉气温骤降,不少市民拿出暖宝宝、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用品御寒。武汉一女子抱着暖宝宝睡觉,没想到腿上起了水泡。12月20日,武汉多位专家警告,取暖设备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皮肤杀手”。最近一周,被使用加热设备烫伤的患者明显增多,尤其要谨防低温烫伤。
睡在“暖宝宝”旁边,女子腿部烧伤起水泡。
25岁的黄女士家住武汉市桥口区,冬天特别怕冷,手脚总是冰凉。近日,寒潮来袭武汉。为了睡觉时更暖和,她在超市买了几包暖宝宝,睡前拿出三片直接贴在小腿上。第二天早上,黄女士被小腿刺痛惊醒。她赶紧脱下秋裤后,发现左小腿皮肤上有一个大水疱,周围皮肤发红,有点痛,于是赶紧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皮肤科就诊。
该科主任宋洋发现,水疱直径3厘米,表面呈淡黄色。初步判断烫伤已伤及真皮,诊断为二度烫伤。经询问,惊讶地得知黄女士直接将暖宝宝贴在皮肤上,于是判断小腿皮肤上的水泡是暖宝宝使用时间过长,导致低温烫伤所致。幸运的是,黄女士及时就医。经过一周的对症治疗,水泡已经结痂愈合。
宋洋介绍,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44℃到50℃的热源下,会对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逐渐的损伤。这种烫伤不同于高温造成的烫伤,伤口疼痛不明显。仅仅因为皮肤发红、起水泡、脱皮或变白就容易被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伤口很容易演变成溃烂,发展更深,治疗难度更大。
44℃也会引起烧伤,低温烧伤是这样处理的。
“最近一周,武汉气温明显下降,门诊因取暖用品使用不当被烫伤的患者明显增多。”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彭说,该院还收治了一个小孩,他整夜开着恒温电热毯睡觉,导致腰部和下肢烧伤。
冬天的时候,人会因为不能快速察觉皮肤的变化而感觉暗沉,很可能会受伤。彭说,一般来说,生活中大多数取暖产品的温度都在40℃左右,最高可达60℃,但实际上44℃就可能导致低温烫伤。尤其是暖宝宝之类的物品,虽然温度不高,但使用时容易不慎,长时间使用可能会烫伤皮肤。
发生低温烫伤怎么办?彭建议,可用10℃-15℃的冷水冲洗烫伤处,或用冷水浸泡伤区,直至疼痛消失;同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如果出现水泡,不要刺破,否则容易导致感染。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烫伤后立即用冰块降温。过低的温度容易使受损的皮肤伤口恶化,进一步损伤皮肤。也不允许随意使用民间偏方,如涂抹酱油、牙膏、植物油、润肤霜等。,以免造成伤口感染。
“为了避免低温烧伤,应该正确使用加热设备,从控制热源温度开始,并注意使用时间。”宋洋提醒,如果电热毯的温度设置不宜过高或通宵使用,建议使用温控可控的电热毯;热水袋内水温不要太高,只能注入2/3的水,热水袋外面可以包一条毛巾,使用时间不要太长;暖宝宝在使用时不宜与皮肤直接接触,禁止与暖宝宝同睡。
此外,老年人和幼儿等特殊群体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瘦,对疼痛的敏感度越来越低,有时会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烫伤,而幼儿因为发育不全,皮肤娇嫩,往往更容易受伤,表达不清楚,所以在使用取暖用品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责任编辑: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