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2小时微短剧收费上百?消保委:吃相过于难看!
你看过迷你剧吗?
最近迷你短剧消费火热。
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看一部2小时的迷你剧。
居然收了几百块。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名女子称在某短视频平台看了几集迷你剧后,弹出一个链接,要跳转充值才能继续看。"点击链接进入一个微信小程序,故事显示200多集。充值168元成为会员后,继续观看。但是看到79集的时候就改了剧情,根本没有200集。"
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打开了四个迷你剧,然后打开了四个不同的微信小程序:
一般是单剧付费,也就是对应的“k币”& quot观看“等待虚拟货币,然后逐集解锁。
还有充值月会员和年费会员的选项。看一部剧大概要100元,一部剧总时长大概2-3个小时。
据了解,微短剧一般在多个平台发布推广,部分平台的博主和UP主会在自己的账号上推广几集微短剧。以之前剧集的形式免费吸引观众,获得点击量,找到目标用户,然后要么利用平台直接发布剧集,要么跳转到微信小程序观看,收取费用。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到了付钱的时候太丑了,吃不下饭。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迷你剧是视频行业的创新体现。但在风口处,也是泥沙俱下:
一方面,大部分迷你剧内容同质化,情节不合逻辑,宣传导向低俗,仅靠一些情节冲突吸引人观看和充值,实际上被视为“消费品”是不合格的。即使是迷你剧这种消费品,也应该有正的价值输出。如果满足消费者的“多巴胺”需求,不仅不会被法律允许,还会迫使消费者用脚投票,最终失去发展的土壤。
另一方面,迷你剧在付费方面太难看了。以0.9元解锁一集、9.9元解锁本剧全集等低价噱头吸引目标用户,而消费者实际观看成本可能达到数百元,涉嫌虚假宣传。
另外,小程序的支付页面会穿插福利充值广告,没有明确详细的使用规则、用户说明或类似会员协议的内容,支付页面无法截图。有些充值界面还会勾选“自动续费”字样,尤其是老年消费用户,在不熟悉操作的情况下,迷迷糊糊地继续收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难以保障。
广电总局继续管网络迷你剧。
去年以来,广电总局连续开展网络迷你剧的治理工作。到2023年2月28日,有超过25300部迷你剧,其中1365004集,包含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和不良审美等内容,有违法内容的被下架。小程序”2420,有效遏制了网络迷你剧的野蛮生长。
另外,一个网络迷你剧“黑名单”机制。要求网络视听平台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及时举报违规网络微型剧,并汇总成“黑名单”通报全行业,监督全网平台及时下架,推动共同参与治理,有效防止违规网络微短剧转移阵地、转型马甲播出。
微缩剧经营者应该尊重消费者的权利。
迷你剧的火爆更重要的是《走开》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迷你剧目前处于行业前列,应珍惜自身发展土壤。实践证明,迷你剧也可以小而精,小而美。运营商应该: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消费者输出正面的视频产品;
尊重消费者的权利,摒弃急功近利的盈利模式。
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多巴胺"消费品,老年人也不例外。在尊重老年人消费意愿的基础上,除了经营者自觉履行义务外,还需要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子女陪伴等多方面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上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经济日报也评论说,作为竖屏时代的“刚需”,微缩剧不应该局限于《雷剧& quot;酷剧”& quot边缘剧“我们不应该沉迷于资本游戏。加强主流平台和监管部门的治理,是一个信号,提醒微短剧需要迅速回到创作文化精品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