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别传了!
入冬以来,我国呼吸道疾病呈上升趋势,一些不实信息传播误导公众。患者一旦轻信,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特此澄清一系列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谣言,帮助大家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做好健康监测和预防措施。
谣言一:呼吸道“新病毒”来了?
所谓的“新病毒”其实就是合胞病毒,是今年夏天出现的,并不是新病毒。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月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未发现新的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新发传染病。中国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病率也引起了世卫组织的关注。根据现有资料,世卫组织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或新的病原体或异常的临床表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可通过飞沫和与感染物体的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是全球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毒病原。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殊治疗药物。合胞病毒可反复感染,在家中容易传播。在没有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
谣言二:这轮呼吸道疾病是新冠肺炎富阳的吗?
以上说法不实。国家卫健委表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增加主要是由流感引起的,也与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的叠加有关。
针对此轮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分析,由于三年疫情防控,人体与外界呼吸系统微生物接触较少,相对抵抗力和免疫耐受力变差。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人们接触到这些病毒,很容易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
误区三:支原体肺炎是新冠肺炎突变?
网络直播“支原体肺炎是新冠肺炎,只是用了不同的名字”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这两者没什么关系。国家感染性疾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泓表示,支原体和新冠肺炎在生物进化上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一个属于病毒,一个属于支原体,它们之间的区别远远超过“人和苍蝇”之间的区别。支原体在20世纪初被发现,直到20世纪末才被确认为病原体,而新冠肺炎直到2019年底才为人所知。
误区四:病原体的叠加感染会继续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情吗?
以上说法不准确,不能简单用“重叠加重”作为统一结论。专家表示,有些呼吸道病原体可能与人体共存,所以临床上有可能会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但这种情况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必然联系。只有通过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才能准确评估叠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误区五:面对各种呼吸道疾病,打疫苗没用?
& quot;接种疫苗没用。该声明是谣言。12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冬季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提示,明确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的经济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流感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医疗机构的压力。
对于“流感已经进入高发季节,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问题,“健康提示”明确指出,虽然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在流感流行季节到来之前,但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节,你都可以去接种点进行接种。这样既直接保护了自己,也间接保护了没有接种疫苗的家人。
提醒大家
这样做可以
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
1。积极接种疫苗
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新冠肺炎、流感、肺炎疫苗等。,可有效降低感染和重疾的风险,特别是对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
2。科学佩戴口罩
如果去封闭的环境和人员密集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去看医生,建议戴口罩,注意及时更换。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另外,如果触摸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或清洁双手。
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量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果确实需要出行,注意戴口罩,防止疾病传染给他人。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微信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