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换帅:陈虹执掌10年退休,王晓秋接棒
界面新闻记者|周
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完成舵手更换。
7月10日,SAIC发布公告称,SAIC董事长陈虹已经退休,并辞去董事长等职务。董事会会议选举公司董事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聘任贾为公司总裁,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任期相同。
公开资料显示,陈洪于1984年SAIC开国之年加入SAIC,是“老SAIC人”。自2014年执掌SAIC以来,他已任职10年。事实上,2021年陈红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考虑到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对陈红过往成绩的认可,陈红连任了三年。
陈虹执掌SAIC的时候,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新能源转型,发展变化最快最激烈的10年。陈洪上任伊始,就提出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战略,带领SAIC这艘“巨轮”探索前行。
陈虹在任期间投入近1500亿元研发,推动SAIC在自动驾驶、新能源、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今年,SAIC与奥迪签署合作协议,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出口的转变。
在改革的过程中,陈虹强调核心技术的自研。2021年,他在回应与华为合作的问题时指出,“SAIC很难接受单一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灵魂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言论在当时引发争议。当三电系统和智能软件成为行业新的利润池,其利润的归属也决定了产业链的话语权。整车厂很难接受主导权的改变,只有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2023年,SAIC汽车总销量为502.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12.3万辆,同比增长4.6%;海外销量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连续8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该公司新能源汽车和海外销量在2022年率先实现“两百万辆”后再创新高。
SAIC的新管理层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混合体”。新任教练王晓秋出生于1964年8月。他曾任SAIC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和SAIC总裁。出生于1978年的贾是典型的“年轻一代”。历任SAIC欧洲副总经理、延锋汽车用品系统总经理、上汽大众总经理。
从简历来看,SAIC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将是自主品牌和海外市场。在中国自主品牌全面崛起,合资品牌由盛转衰的当下,以合资品牌起家的SAIC急需寻找转型的新动能。
王晓秋是SAIC自有品牌发展的操盘手。2003年,SAIC启动了自主品牌项目,王晓秋担任主要负责人,并参与收购了英国汽车品牌罗孚的全系列核心技术资产,推出了第一代高端汽车,如荣威750和数字汽车,奠定了SAIC自主品牌的基础。
2014年,王晓秋从上汽通用回到乘用车公司。两年后,SAIC和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这一年,SAIC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量突破32万辆。
根据有关规定,今年60岁的王晓秋实际上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然而,SAIC的前两任主席胡茂元和陈洪都在63岁退休。因此,根据延迟退休的策略,推测王晓秋将在2027年退休。在未来三年SAIC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王晓秋的核心作用是稳定军队士气,确保公司平稳过渡。
在汽车行业2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贾负责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业务发展,为其自主品牌的海外发展奠定了基础。熟悉零部件业务,带领延锋走向智能化、国际化转型之路。
在贾参加的集体采访中,新总裁表现出国际化的思维和大胆进取的改革态度。
贾的上任是年轻化发展的一大体现。考虑到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就像“二次创业”,SAIC需要年轻的管理层有决心改革和接受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的组织体系。
去年2月,贾接任上汽大众掌门人后,进行了一系列内部战略举措。他制定了“推广油车,稳定有轨电车,上奥迪”的战略方针,调整了内部组织架构,使得上汽大众ID销量大增。同时,嘉挂上了“智慧用油用电”的招牌,与合作推进途观、帕萨特相关车辆的智能化升级。
SAIC已经进入转型的“深水区”。一方面,合资品牌“利润牛”作用减弱,SAIC销量承压;另一方面,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竖起了“关税墙”,其中对SAIC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高达37.6%。如何加快自主品牌的崛起,减轻海外市场经营的压力,仍然是新管理层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