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这是6月2日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模拟动画画面。新华社记者金摄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记者宋晨、徐鹏航)这是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性时刻!6月2日上午,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样品采集任务,即将“月中掘宝”。
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响起热烈掌声,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自5月3日发射进入轨道以来,嫦娥六号探测器已经经历了大约30天的月球之旅。经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绕月飞行等一系列关键动作后,它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奇妙坠落”。
与在月球正面着陆相比,在月球背面着陆可谓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特别是这次任务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落差达十几公里,这就好比一辆小卡车在山区成功着陆。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都饱含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渐进制动”在接近月球表面时减速——着陆器和升降机的组合降低了动力,7500牛顿可变推力主发动机启动,使探测器相对于月球的速度逐渐降至零。其间,组合体迅速调整姿态,逐步接近月面。
“黄金眼”选择理想着陆点——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通过视觉自主避障系统自动探测障碍物,利用可见光相机根据月面亮度选择大致安全点,在安全点上方100米处悬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探测月面障碍物拍摄精确照片,最终选择着陆点并开始垂直缓慢下降。
“关键缓冲器”确保安全着陆月球-当发动机即将到达月球表面时,缓冲系统用于确保组合体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到达月球表面,并最终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平稳着陆。
月球背面着陆时间短、难度大、风险高。放眼全球,只有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2019年初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这一次,嫦娥六号不仅要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还要按计划采集月球背面的月壤,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从嫦娥一号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四号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从嫦娥五号成功带回月球土壤,到现在嫦娥六号即将在月球背面“挖宝”...近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刷新人类探月纪录。
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着陆器将对太阳翼和定向天线状态进行检查和设置,随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球背面采样工作,分别采用钻取和表面采样的方式采集月球样品,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
同时,本次任务还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实地调查分析、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让我们继续期待嫦娥六号的“再接再厉”,继续听到更多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