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湛江乡村振兴装上“数字引擎”
记者近日从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获悉,湛江电信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市建成848个数字乡村。(5月24日《湛江日报》)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下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感受到了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动力。数字资源不断涌入农村,推动了产业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为乡村振兴安装了全新的“数字引擎”。
从湛江的实践中不难发现,这个“数字引擎”给农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报告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乡镇建设智慧屏幕、农民安全视频监控、‘智慧屏幕、AI监控’等技术和应用场景已经成为数字乡村的标配。农村大农户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打理果园和养殖基地的实时情况,村里的农民工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留守亲人的日常生活。村委会可以更高效的进行日常管理,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这充分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引擎,有效满足了农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更多令人感动的“数字场景”成就了农业提质增效的“名景”,这一点我们从湛江日报以往的报道中可以直观感受到。比如小农户以电商平台为舞台,收入翻倍,大有可为;田间地头吹着“播风”,各路主播带货为“展品”擦亮招牌;以前只存在于科幻片中,全程机械操作的无人农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感性的现实场景。“飞播”的展示让人感叹“科技”耕作的魅力...从田间到直播间,从农业生产到产品销售,从数字生产到数字生活,每一个场景都留下了“数字引擎”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鲜明印记。
深入推进数字农村建设,既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硬件”,又要坚持“三化三大”的发展思路,在提升数字农业服务能力上做文章。要拓展大数据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场景,探索建设包括人居环境、重要农产品、水土流失动态等一系列数字信息平台,提高农业农村数据流通和使用效率;要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整合利用各类农业园区和基地的IOT数据采集设施,实现无人农场、数字化养殖等领域的智能控制和集成应用;要推动农业旅游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支撑农业旅游做出新成绩。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根本要素是“人”。在互联网成为“新农业工具”、大数据成为“新农资”、数字化催生“新农活”的背景下,湛江电信和湛江日报社应加强合作,梳理一系列“数字乡村故事”。通过“身边事”的示范和数字化红利的明显释放,推动数字化生产习惯的培养,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的转变,进而实现湛江农村人民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拥抱云端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