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见成效:小田并大田实现“点土成金” 解锁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高空摄于濉溪县濉城镇窦村、牛尾村和村的耕地。
连片的稻田一望无际,风吹稻浪如绿色的海洋。从高空俯瞰濉溪县所属各镇,2700多亩高标准农田平坦开阔,机耕道四通八达,排灌渠纵横交错,一幅“田成方、路成架、渠成网”的现代农业画卷逐渐铺展开来。
“尾田和大田,大田成了田亮!”濉溪县率先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2831块零散田块减少到182块,积极打造“千亩”高标准农田生态模式,消除土地破碎化,实现“点土成金”,解锁农业发展新“密码”,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稻田里种植的水稻已经开始结穗,丰收在望。
“小田与大田相结合”重构土地新格局
去年以来,濉溪县在8个镇(街道)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以土地资源要素流动和空之间布局优化为路径,重构“田地肥沃、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濉溪土地新格局,助力“百县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
根据不同镇街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实施方案,并多元化参与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针对濉溪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空无序、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部分地区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2023年5月以来,濉溪县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全域统筹。
近日,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对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2022年3个水田复垦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项目总建设规模2744亩,涉及2个村委会、12个自然村。项目总投资2.3亿元,新增水田2420亩、耕地69.78亩。
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护...系列项目整合项目区低效农用地、撂荒地、花卉种植地、边角地等土地,唤醒“沉睡”的土地,平整的耕地、水田和笔直的田间道路逐渐成型,良田显现。
“项目建成后,原来分散的2831块小田地变成了182块大田地,平均地块面积从建设前的0.97亩增加到建设后的13.30亩,有效解决了耕地‘碎片化’问题,整改后的耕地将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实现规模化种植。”濉溪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欧春说。
无人机正在稻田里作业。
土地整治促进农村蝶变“零碎地”,变土为金。
在蓝天下,邻近城镇的绿色水稻长势喜人。两架植保无人机正在稻田里作业空为稻田快速均匀喷洒农药。
沟渠是硬底化的,灌溉和排水得到了保证,田间的道路与汽车相连...曾经干旱、贫瘠、靠天吃饭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架、渠成网”的优质农业生产区,蝴蝶飞舞的美丽乡村。
“我家有5亩地。过去,村里的土地零碎而分散。狭窄的机器很难进入山脊。我们人工种植的。农场忙的时候,我们请人帮我们一天至少100元。我们一年挣不了几美元。村民种植粮食的意愿不高,许多土地被抛荒。现在太棒了!开垦稻田集中了零碎的土地,我们的地租也上涨了!大岭上仑村村民广材笑着说:“现在,土地租出去后,我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可以外出打工挣钱,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附城镇铜鼓塘村干部陈康良说,过去,当地土地租金约600元/亩。土地综合整治后,相当多的种植企业前来砍价,价格达到1600元/亩,未来将大大增加集体收入。
“稻田复垦工程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美丽乡村成了附近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陈康良称赞道。
开垦稻田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稻田复垦工程不仅增加了优质耕地,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了粮食安全;也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态环境,带领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遂城镇斗村、牛尾、夏乔村水田复垦项目示意图。
打造濉溪首个土地综合整治“千亩方”田园综合体。
连片的“千亩广场”,一眼望不到头,全是绿意盎然的美景。在稻田复垦项目不远处,周边村庄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善,正在规划农业文化旅游项目。
濉溪县附城镇副书记、镇政府负责人任表示,濉溪县附城镇以“并田、增田、并田”的“三田”模式推进农用地整理,大力打造耕地保护集群,通过“并小田、并大田”不断优化农用地布局。一方面,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村面貌将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加快全区土地综合整治和水田建设。希望通过整治腾出村庄建设用地,优化周边村庄布局,发展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效保障区域内三产融合用地需求,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据悉,2022年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3个水田复垦项目已列入《遂溪县东部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第一子项目,所属各镇(原遂城镇)将以产业引进为目标,积极对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并计划结合村庄建设用地开发和景观提升引入农旅产业,整体打造为濉溪县首个“千亩广场”土地综合整治田园综合体。 将其纳入规划区1万亩土地整理储备,逐步实施。将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将耕地保护与三产发展相融合,通过全国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点土成金”,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创造新机遇、释放新动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湛江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多的地级市,耕地面积63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2%。湛江市耕地保护任务责任重大,但耕地‘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2.8万块小块农田如果不集中连片保护,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甚至可能撂荒。”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周振华表示,耕地分块可以有效保护耕地,增加土地效益,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周振华指出,我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镇为实施单元,实施农用地整理项目43个,面积约26万亩。持续推进“小田与大田相结合”,增加耕地面积,优化调整耕地布局,实现耕地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