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货”搭载互联网 小番薯成就“绿富美”产业
“近年来,我们的红薯短缺。要控制‘双十一’的销量,我们这个时候没有那么多货供应市场。”这句略带“凡尔赛”的话,出自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果汇”)创始人洪明冠。在各大电商都在争抢订单的时候,元果汇却要“控销”,这不仅是因为农作物有季节性,更是出于对客户的负责和对产品的信心。
出生于80年代的“新农人”洪明观,正在用种子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电商平台创造新机遇,把主粮地瓜打造成一个富农惠民的千亿产业。近日,记者来到企业所在地雷州市白沙镇一探究竟。
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采收番薯。 记者李忠 摄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收割红薯。记者李忠摄
电商赋能本地红薯畅销全国
在白沙镇鸿福村,几栋现代化的办公楼出现在我们面前,红薯分拣仓库、科技大楼、红薯冷藏供应链。这就是洪明观创办的农村电商产业园。截至目前,公司今年线上线下红薯销售额已达1.7亿元。在企业的产品展厅里,“利用地热水优质高效培育红薯苗”等多项发明专利证书赫然在目,“新农民”的“科技味”扑面而来。
“不仅仅是感觉,更是把握互联网时代农业的发展机遇。”回到2016年,年轻的洪明观决定回乡创业,进入红薯行业。从销售种植红薯到培育红薯苗,他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种植红薯,推动雷州红薯产业发展,变“土豆”为黄金,助力乡村振兴。
有电商经验的洪明观深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于是他建起了8000平米的电商服务中心。农业机械在田间隆隆作响,办公室里“洗脚下地”的“新农人”正通过网线与全国各地的商家、消费者就红薯相关产业合作进行沟通对接。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雷州红薯成为了一个品牌,开拓了一个市场。全国各地的商家提前蜂拥购书。“以前线上线下订单量是7: 3,现在是6: 4。每到收获季节,场面特别火爆。”洪明官高兴地说,今年春节前后,基地红薯大面积开采。除了供应预定商家,企业平均每天还会向全国各地发货约20万斤/天。
目前,元果汇已经成长为集科研、生产、销售、商业运营、电子商务、生态农业、农业种植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公司。2020年,公司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杨家蜜薯“果蔬世家”品牌被评为“广东牌”农业品牌;2021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科学技术帮助改良品种生产出好产品。
市场火爆的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红薯“智能化”生产管理方法。从机械耕作、起垄、水肥一体化管理到收获、分拣、包装,源头和果汇全部由机械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20多万亩红薯基地正在推进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
良种是农业发展的关键。2018年,洪明冠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新品种——甘薯,在家乡试种成功。当年亩产达到3000斤。同年,杨家镇与元果汇合作,建设312亩红薯种植扶贫基地,打造“杨家蜜薯”品牌。试种成功后,“杨家蜜薯”品牌逐渐被市场认可,农民种植热情越来越高。雷州红薯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万多亩扩大到现在的20多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幼苗会退化,必须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确保优良品种。”企业和科研院所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产学研结合引入农业生产。为了培育优质种苗,2021年,洪明观建立了占地1000亩的红薯种苗繁育基地。目前,雷州市甘薯种苗组培繁殖及科研开发推广中心正在建设中。团队有43名青年才俊,为农业这一传统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良种还是要有好的技术。为了保证红薯质量稳定,元果汇从种植基地变成了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应用水肥一体化农业设施,提供农业托管服务,进行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管理,使甘薯实现优质化、绿色化,打响区域品牌,做大做强甘薯产业。
好品种出好产品。元果汇生产的红薯凭借其香甜糯糯的口感和漂亮的条状外观,俘获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品质甚至达到了12元/斤。“与普通品种相比,每亩年产值在2300元左右。”洪明冠介绍,接下来,企业将继续在种苗组培繁殖方面下大力气,开发更多的精益农产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湛江红薯推广到全国各地,为农村产业注入新的能量,为湛江“百县千镇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