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坛名家范若丁逝世:他为当代文学的繁荣贡献力量
【/h/]4月20日,记者从艾云等作家处获悉,广东著名文学人物范若丁逝世,享年90岁。
【/h/]范若丁,1934年出生,原名范汉生,河南汝阳人。中共党员。他于1949年参加革命并在中原大学学习。后来,他在中共中南局和广东省商务厅工作。
【/h/]1980年转入出版系统,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曾任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花城》杂志主编、总编辑。CPPCC广东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h/]范若丁先生于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著有长篇小说《老北京》《老北京》,集小说和散文集《岁月不逝》《相思河》《暖雪》《莫斯科郊外与皂角树》。《暖雪》获广东鲁迅文学奖,《皂角》和《我的父亲》分别获第一届和第二届秦牧散文奖。
【/h/]特殊的成长和工作经历使范若丁成为新时期许多文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他参与了《花城》杂志创刊和艰苦奋斗的前十年,发现并见证了一大批优秀作家的成长,组织策划了许多重量级的文学活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文学或生活中的许多前辈和作家都有交往。
【/h/]范若丁前十年在《花城》编辑部的工作经历,见证了刊物、编辑和作家之间因文学搭建的桥梁而在相互欣赏中结下的友谊。“像史料一样勾画作品之外的另一个文学世界”。
【/h/]在伊万看来,范若丁是广东文坛的骄傲,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被低估的作家。"范若丁一直以其对语言原创性和感染力的美学追求而闻名。他的散文写作是必须的。当他写小说时,他仍然小心翼翼地选词,不敢失去他的审美情趣。像他这样的一代作家在文学上一直是匍匐的和虔诚的,他们绝对不想留下任何草率、呆板和草率的文字供他人展示。小说《老北京,老北京》给人一种惊喜感,仿佛小说是用诗意的散文构建而成的,它应该是对开封这座老北京的讴歌而不是挽歌。"
【/h/]艾云说,生活中的范老低调、安静、性格很好,身边的朋友都很尊重他。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硬气男人,是一个很有品格的知识分子。"20世纪80年代,文学和艺术在人们心目中被视为纪念碑和灯塔。范若丁和他的同事们经历并见证了那个高光时代。他与花城出版、花城出版社和作家同呼吸共命运,为当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h/]羊城晚报“广东学校评论”微信公众号曾开设专栏《艾云王艳》,刊发作家艾云对广东文学名家的解读和观察。第三期,艾云以翔实而深情的笔触回顾了作家范若丁的写作历程和他对文坛的贡献。
【/h/]点击查看原文:
【/h/]艾云③ |作家范若丁对黄河的热爱
【/h/]文|记者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