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细胞培养基行业需求现状分析 重组蛋白/抗体是主要的应用领域【组图】
【/h/]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欧普股份(688293)、肖氏蛋白(688137)、中牧实业(600195)、双鹭实业(002038)、通化东宝(600867)、关昊生物(300238)和三生郭健(6888)。
【/h/]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应用程序结构;
【/h/]下游产品特点及需求对比
【/h/]按下游应用来看,主要包括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和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三个方向。其中,用于生产抗体药物和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的培养基技术难度高、生产工艺复杂、个性化需求高、价格昂贵,属于技术门槛较高的细分领域。
【/h/]细胞培养基下游应用的分布结构
【/h/]用于动物疫苗生产的培养基约占总市场的20%。由于动物疫苗数量少于药品,需求易受动物疫情影响且培养基产品单价较低,相应培养基的销售增速较低;根据弗罗斯特&;根据沙利文的研究数据,用于生产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的培养基约占培养基总市场规模的70%。目前市场上和临床阶段的重组蛋白和抗体药物80%以上是通过CHO细胞表达的。
注:截至2024年2月,数据为2020年,Frost &;Sulliva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以官方发布为准。
细胞培养基下游应用的市场竞争
【/h/]从下游市场竞争来看,通过一系列并购,赛默飞世尔科技、丹纳赫和默克占据了全球培养基约90%的市场份额,其产品线涵盖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和细胞基因治疗等多个领域。国内市场也由三大进口商主导。以奥普迈和健顺生物为首的国内企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具有广泛的进口替代空。
【/h/]蛋白与抗体药物培养基的市场规模
【/h/]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重组蛋白药物具有疗效显著、特异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生物学功能明确等优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生物制药领域最重要的产品之一。目前我国的重组蛋白药物主要包括重组胰岛素和重组干扰素。其中,重组胰岛素在我国重组蛋白药物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重组干扰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细分产品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长效药物。根据约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9-2022年中国蛋白质和抗体药物培养基的市场规模为5.4亿元至12.5亿元。
【/h/]CGT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规模开始激增。
【/h/]目前,细胞和基因治疗大多作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疾病由于耐药性而进一步发展,这导致了新的治疗需求。此外,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上两点都产生了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和对药物研发的持续投入将有助于开发更多创新药物以满足实际临床需求。CGT药物尚处于产业化初期,对培养基的需求较少,但相应培养基产品单价高且增速快,约占培养基总市场规模的5%。近年来,随着抗体药物的密集上市和PD-1等单品的快速增加,相应培养基的销量快速增长。2017年至2022年,我国CGT药物市场规模从1000万元增长至33亿元,增速较快,发展前景良好。
【/h/]有关该行业的更多研究和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世界和中国细胞培养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h/]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人APP中找到,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查猫APP】,最具性价比和功能性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