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广开“才”路春季招聘热火朝天
证券时报记者何蒋勇
人勤春早。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校毕业生新春活动在雄安新区中关村(000931)科技园楼下举行。人来人往,气氛热烈。
在招聘会上,求职者朱子宜拿着一份简历,已经与许多雇主进行了沟通。虽然他还在读研究生二年级,但他已经等不及暑假的大规模招聘公告了。他已经提前行动起来,多次参加雄安新区的线下招聘活动。
目前,雄安新区已实现“招聘活动每月有、直播每周有、就业服务时时有”。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张静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2月以来,雄安新区已举办了20多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如此高频的招聘会背后,是雄安新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招聘主办方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雄安新区进入大建设与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阶段以来,雄安新区出台了从“英才卡”到“英才16条”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各级人才就业需求十分旺盛。
公开数据显示,5年前的《2019年雄安新区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显示,当时雄安新区事业单位、央企、民企急需紧缺人才岗位共1387个,其中房地产、建筑、医疗人才需求缺口较大。这一数据在《雄安新区2023年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中增加到3163人。
张静表示,随着中铁产业集群、中国电建等4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体入驻雄安新区,2023年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2家,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200余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化主体活跃,一批高品质住房、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设施相继投入使用,高质量就业岗位逐步释放。
目前,雄安新区已建立起“1+3+N”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即以新区人力资源市场为核心,联动融东、融西和雄东3个新建区就业服务中心,依托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零工站建设N个社区就业服务站,推动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统一服务、统一制度,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精准服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招聘会是青年人才与行业“双向选择”、“相互成就”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例如,前述招聘活动提供的职位涵盖数字管理、电子信息、医学教育等领域,为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专业技能的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青年人才的加入也将成为雄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雄安新区还组织了鸿蒙系统创新人才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吴帅认为这一点尤其重要。
“在引进年轻人的同时,也要注重持续培训和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吴帅表示,雄安新区系列政策统筹兼顾发展型就业服务和保障型就业服务,双轮驱动、行稳致远。例如,除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外,还有许多措施为外国求职者提供工作保障,这对于解决年轻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并帮助他们安居乐业非常重要。
记者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了解到,新区将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搭建就业平台,同时开发一定数量的见习岗位和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为有需要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全力安置。
(责任编辑: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