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爱心商店”让温暖直抵人心
3月11日至14日,这家位于廉江市文化广场对面的爱心商店吸引了参加廉江市人大会议的代表和委员,购买和捐赠总额达10.1万元。(3月19日《湛江日报》)
近日,廉江市召开两会,一家“爱心商店”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宠儿”。
“爱心商店”是廉江整合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开办的。它位于连江文化广场对面,店内摆满了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的家用电器、农特产品,以及福利院残疾人和儿童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爱心商店”的收入全部转入廉江市慈善协会,用于帮助残疾人。
人来人往的“爱心商店”成了展示“爱心”的窗口。在这家店里,经常有一些感人的故事——“廉江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今年3月3日,一对来自惠州的情侣通过自驾导航找到了一家“爱心店”,“之前在网上了解到廉江的爱心店,正好来廉江,就想着顺道来看看”;当天,一名40多岁的女子走进廉江市的爱心商店。当她得知店员是志愿者时,她“表示她想成为一名志愿者”,并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可以说,“爱情商店”成了爱情故事的源头。因为这家“爱情店”,桔乡大地的爱情故事出现了“井喷”。在它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善意而参与到做好事的行列中,“爱心商店”唤醒了更多人心中的“爱”。
“助残+公益+服务”是“爱心小店”的鲜明特色。其中,“助残”是初衷,“公益”是路径,“服务”是延伸。一方面,商店出售残疾人制作的手工艺品,这无疑为残疾人“自立门户”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如果我们能加强与特殊学校和企业爱心岗的沟通与合作,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场景。另一方面,“爱心商店”拓宽了助残渠道,爱心商家可通过捐赠小家电、农特产品等方式参与;青少年可以通过捐赠文化创意产品的方式参与;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店铺的日常管理来参与;普通人可以通过购买商店产品来参与...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帮助残疾人,形成了“一起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心商店”的探索值得推广。我们可以考虑将其引入老街、网络名人开放点、文创聚集区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融入非遗民俗、旅游、文化休闲等元素,实现“将历史融入产品、将商业融入爱情”,提升“爱情小店”的知名度。此外,“爱心商店”应延伸“车间”功能,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改进产品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时邀请手工艺专家进行指导,打通残疾人文化创意产品的“R&D-培训-就业-销售”产业链。开辟湛江特色木刻、泥塑等残疾人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渠道,树立高辨识度品牌,实现从“卖产品”到“做平台”的转变。
“爱心商店”让温暖直抵人心。希望有关各方进一步开放思维、创新探索,把这个品牌打造成知名品牌,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