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积分解决乡村治理“大问题”
【/h/]
2022年以来,秦巴镇以新村党支部为试点,探索建立党群积分管理模式,创新网格化管理,设置积分项目,建立奖惩机制,推出“积分超市”,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量化为积分项目和指标,有效激发了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能。(据2月25日湛江日报)
凭借“积分制管理”,秦巴镇新村解决了耕地撂荒、卫生责任不落实、公共设施被破坏、老人无法赡养、孩子无法抚养、社会秩序被扰乱等一系列乡村治理难题。成功入选首批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成功成为湛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吴川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其经验和做法可以复制和借鉴。
村庄的主体在村民,治理的关键也在村民。秦巴镇新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攒积分、互赠礼品等方式激发村民自治热情,使村民告别了过去宣传、活动的被动参与模式,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由“袖手旁观”转变为“主动跟随”,让“村务”变成了“家事”、乡愁。街巷垃圾少了,庭院干净整洁;邻里矛盾少了,关系更融洽了;闲人少了,志愿者多了...“小点”积累“好习惯”,也汇聚成“大文明”。
事实上,新村的“积分制管理”让村民感受到了自己与村集体事务的有机联系,感受到自己是乡村治理的主人。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只有深入开展宣传发动,真正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切实激发广大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出力”的和谐氛围,才能让乡村治理“众人拾柴”。“积分制”是动员村民参与集体活动的“有效抓手”。村里的事都抢着干,分就上去了;违反村规民约、公序良俗者将被扣分。从日常事务入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将个人行为与积分挂钩,“看得见、摸得着”,积分内容由群众定、积分方式由群众议,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将“水涨船高”。
小村庄里潜伏着伟大的力量,小积分里蕴含着伟大的文明。期待更多地方能够借鉴这一“积分制”实践,破解乡村治理“大难题”,为乡风文明赋能,为乡村振兴“加码”。
湛江晚报、湛江云媒体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