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中国版主编章凝在争议中离场,继任人选引猜测
【/h/]界面新闻记者|陈
【/h/]界面新闻编辑|娄勤勤
【/h/]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VOGUE时尚与美容》中国版编辑总监张宁将于2024年3月合同到期后离职。她在2021年接替了创始主编张宇,她上任后的第一份出版物是2021年9月。《VOGUE》母公司康泰纳仕集团内部人士向界面时尚证实了这一消息。
【/h/]张宁将于2024年离职的消息最早由《女装日报》报道。在2023年1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张宁的聘用合同将于2024年3月正式到期。与此同时,康泰纳仕中国公开宣布招聘副总编辑,其所列工作内容与张宁的工作职责相似。
《VOGUE China》没有宣布张宁的继任者,也没有透露是否招聘了一名助理编辑。《时尚先生》的高级编辑陈波被认为可能会接替张宁的职位。此外,微博中有消息称,包括郭敬明在内的其他候选人已被纳入考虑范围。
【/h/]然而,《VOGUE》美国版主编、康泰纳仕集团全球首席内容官为安娜·温图尔打扮通过电子邮件告诉员工,她目前正在寻找张宁的继任者。她表示,在任职期间,张宁为《VOGUE》中国版做出了许多贡献,并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h/]舆论是另一回事。
【/h/]作为一名澳大利亚华裔,张宁以全球最年轻的《VOGUE》杂志主编的头衔上任,这引起了争议。当时有争议的一点是,她过去的经历大多集中在摄影、写作和时尚博主方面,她缺乏在大型时尚杂志工作的经验。不过,也有支持者认为,年龄也是她的优势,这有助于推动《VOGUE》中国版的转型。
【/h/]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在张宁任职期间,《VOGUE》中国版的封面拍摄、选品和内容风格并没有得到太多积极的回应。张宁领导的时尚活动要么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很好的传播,要么因为策划和日程安排问题被大量网友吐槽。
【/h/]反馈到杂志本身,《VOGUE》中国版陷入了明星资源和奢侈品牌客户大量流失、广告收入和自身影响力迅速下滑的窘境。例如,香奈儿曾在张瑜任职期间赞助了大量活动,但在张宁上任后停止了投资支持。
【/h/]据《女性日报》报道,奢侈品牌赞助中国版《VOGUE》封面至少需要300万元。不过,在张宁上任后,也有过几次没有品牌赞助的时候。
【/h/]原定由杜甫盖章的2023年5月刊封面在出版前期被临时撤下。据说原因是张宁要求拍摄对象遵守“独家”规定:在《VOGUE》中国版封面出版之前,拍摄对象不能在其他时尚杂志封面上曝光。
【/h/]张宁和《VOGUE》中国版没有直接回应,但这一事件进一步推高了张宁面临的争议和质疑。
【/h/]然而,张宁并没有试图推动改变,包括发起支持中国设计师的比赛和活动,以及在拍摄风格的搭配上获得更多话语权。然而,前者因缺乏本土化而未能引起轰动,而后者则使中国版《VOGUE》在品牌话语权极大的中国奢侈品市场频频被拒之门外。
【/h/]她推动中国版《VOGUE》更年轻、更数字化的最新尝试是推出播客,但后续反响不如预期,只是在推出初期吸引了关注。
【/h/]与康泰纳仕中国旗下的GQ智族相比,《VOGUE》中国版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落后;与并称为“三巨头”的ELLE World Fashion Garden和Harper‘s BAZAAR时尚芭莎相比,其内容的本土化不够;面对生动沃森集团的竞争,它很难在创意咨询和活动策划领域竞争。
【/h/]短短几年时间,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如今,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说,《VOGUE》中国版无法再担任中国前五大时尚杂志。这是时尚媒体行业竞争激烈的体现,也是传统纸质时尚出版物衰落的写照。
【/h/]与《ELLE》和《时尚芭莎》相比,《VOGUE》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时间较晚,成立于2005年。
【/h/]或许是为了弥补时差带来的劣势,《VOGUE》中国版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康泰纳仕集团的大量资源支持。它不仅与被称为世界“四大”之一的法国版《VOGUE》合作,还为奥斯卡奖得主妮可·基德曼拍摄了多张封面,并由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等顶级摄影师拍摄。
【/h/]这种国际资源是当时其他中国时尚杂志所没有的,这也是《VOGUE》中国版与其他杂志的不同之处。2007年,以为安娜·温图尔打扮为原型的《穿普拉达的魔鬼》走红,这不仅让《VOGUE》主编享受到了明星待遇,还提升了该杂志在中国读者心中的地位。
【/h/]最重要的是赶上好时候。《VOGUE》中国版出版时,中国的奢侈品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奢侈品牌希望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在快速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消费者也在追求更国际化的购物体验。
【/h/]在这种背景下,《VOGUE》中国版扮演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来沟通事情。它调动了大量的国际资源,让凯特·莫斯和吉赛尔·邦辰等国际超模登上封面,帮助奢侈品牌登陆中国,同时通过推动中国模特走向国际,最直接地利用销量和内容曝光来证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h/]《Vogue》中国版在推动中国奢侈品行业和更大的时尚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否认的作用。然而,高起点、高格调的国际形象在传统时尚刊物时代过去后成为桎梏,阻碍了其进一步转型。
【/h/]到目前为止,《VOGUE》中国版仍然依靠传统的封面和内页来维持形象和吸引顾客。然而,这种造梦式的商业模式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实施,这不仅使杂志难以有效削减运营成本,而且延长了获得回报的周期。
【/h/]此外,近年来为安娜·温图尔打扮收紧《VOGUE》全球各版本运营权的做法也影响了《VOGUE》中国版向更灵活的本地化模式转型。在作为顾客的奢侈品牌已经意识到本土化重要性的情况下,《VOGUE》中国版的“自恋”无疑显得格格不入。
【/h/]无论张宁未来的接班人是谁,他注定会走上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一方面要平衡VOGUE的国际化形象和本土化转型;同时,我们必须善于团队管理,以应对从为安娜·温图尔打扮到本地员工的复杂职场环境。
【/h/]也可以预见,《VOGUE》中国版的这波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