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讲好湛江非遗传承的故事
2月21日,湛江市第三幼儿园滨海御景园区举行开园仪式暨“有点意思”非遗活动。(2月22日湛江日报)
今年,无论是各地举办的春节活动还是学校开学的独特创意,无形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公园里,由非遗传承人带领的游客对拓印龙年年画和制作唐华很感兴趣。街道上,一系列“年度案件”带来精彩的民俗巡游,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在校园里,舞狮、网龙、舞鹰、舞龙等非遗节目带着祝福而来,让新学期的开学典礼更具文化气息,充满中国风...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深度地融入现代生活,充分彰显其现代价值,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活力。如何做好非遗传承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日前,揭阳“小狮子”的故事再次让人感叹非遗传承之美——广东揭阳一名7岁女童在路边练习舞狮,专业舞狮表演队路过并自发为她敲锣打鼓。听到鼓声,孩子还会意地进行了表演。这段视频迅速出圈,网友纷纷点赞评论。有人感叹“第一次感受到红灯的时间太短了”“我低头看到了眼泪”。“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人民日报》在头版评论说:“这是一个追逐梦想的故事:锣鼓喧天助一臂之力,小狮子醒来翩翩起舞,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跃空...只有当你有爱和执着的追求时,你才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这也是一个传承下来的故事:‘舞狮爱好者可以把舞狮传承下去,我们也很开心’‘我们以后会加强练习,争取更大的舞台去表演’。当天真的孩子遇到关心和鼓励的前辈时,这种文化传承者之间的相互欣赏诠释了‘中华民族具有相同的精神追求、精神特征和精神脉络’。
这次街角偶遇充分说明非遗传承要重视从孩子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又如云南晋宁的“非遗”小独舞。人们改进他们的表演动作,使这个项目更适合儿童表演。在这方面,湛江三友同样可圈可点。据介绍,该园在开学时专门开展了“非遗汇”活动,并设置了“非遗手工艺品创作”“品品百味”等环节,让孩子们参与非遗植物染色、搓澡技艺、海鲜鸡蛋糕制作、雷州窑技艺制作、竹编月轮、换装剪纸等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从湛江众多的非遗项目中,找到孩子们感兴趣、能体验到的东西,并鼓励家长和孩子参与其中,这无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爱与传承的种子。而且,据报道,幼儿园的一些非遗体验项目也应该通过“适合儿童”来改进,这更适合儿童参与。光是这个想法和创意就值得点赞。
做好非遗传承工作,不仅要注重从儿童抓起,还要注重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非遗与当前生活特点、人民需求和市场趋势相结合,特别是利用好新媒体,变“流量”为“增量”,找到更好的“活化”和“转化”路径。以“小狮子”为例。湛江缺“小狮子”吗?去年,湛江一个“大狮子”和一群“小狮子”一起表演的短视频也上了热搜。孩子们还参与湛江人舞龙、吴川飘色等非遗项目。这难道不是一个非遗传承的好例子和好故事吗?创新性地讲好湛江非遗传承故事,不要只等“街角偶遇”,而要主动将此作为推进非遗传承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