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光”!北坡游鱼文化周将于2月22日举行
游泳的鱼。
“凤箫声声,玉壶光,鱼龙舞通宵”的美景不仅出现在中国的古诗中,也出现在我们身边。为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2024年2月22-24日,由濉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广东(濉溪)北坡鱼文化周将在濉溪县北坡镇举行,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历史悠久、内涵深刻的文化盛宴。
北坡捕鱼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人们会贴上鱼灯笼并跳舞,还会去村里的俱乐部祈求风调雨顺。北坡捕鱼的习俗起源于清朝康熙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借鱼带水,鱼带水,鱼多水多,水枯,养殖兴旺,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鱼制作。
濉溪北坡“钓鱼”又叫“鱼龙舞”。每年农历新年的第三天之后,劳伟的每家每户都开始准备竹签和制作鱼灯笼。鱼灯的制作包括绑鱼、糊纸、上漆和组装等工序。首先用竹签绑住鱼的形状,然后用纸或布粘贴,再用彩色颜料上色,画出鱼鳞,固定照明蜡烛或小灯泡,安装把手,鱼灯就完成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北坡的鱼已从单一的鲤鱼灯逐渐演变为角鱼、石斑鱼、各种鱼、虾、蛙等多种品种,以及100多种生肖。多种多样的游鱼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早在央视大舞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中,濉溪北坡“捕鱼”这一非物质文化就向全国人民生动展示了它的魅力。在活动开场歌舞后的第一个节目《卖汤圆》中,濉溪北坡民间艺人制作的30盏鱼灯首次亮相并翩翩起舞,成功推动“渔”文化出圈。
活动时间表。
以“周”为媒,擦亮游鱼品牌,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本届鱼文化周将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挖掘地域特色、采风地道,以“更好看、更好玩、更好吃”为基调,设置“1+N”布局的系列主题活动。“1”是声势浩大、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的开幕活动,而“n”则涵盖了右玉文创、右玉论坛和非物质作品展览、右玉作品互动DIY、右玉作品线上评选、民俗烟花展示、美食产品展销、文化演出等内容。
湛江云媒体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