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村晚”演绎幸福湛江
2月18日,据《湛江日报》报道,一场乡村音乐会在遂溪县岭北镇农旅产业园和百亩火龙果基地上演。村民们听音乐、看灯光秀、品尝美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乡村音乐之夜。
春节期间,类似的“村晚”节日在湛江乡村频繁上演。据湛江日报报道,第二十二届新春军民联欢晚会在经济开发区盘州镇坦北湖村举行。除夕夜,雷州市神塘镇静初村的3000名村民参加了2024年湛江首届网络乡村之夜,他们喜迎新年。2月10日,廉江安铺镇举行首届村民晚会。一组由村民表演的非遗节目丰富了村民的节日生活,凝聚了浓浓的乡愁...
不需要炫丽的舞台,高端的服装,完美的高大上的节目,也不需要大牌明星上台表演。村民们自己编节目,自己当演员。原汁原味、原汁原味的《村晚》足以打动万千人;传递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村民在舞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演绎村民最熟悉的生活记忆,传递简单而特别的快乐,激发对生命价值和情感归属的认同。“乡村之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拉近了邻里关系。每个人都在欢歌笑语中感受到时尚与温暖、满足与幸福。“村晚”是村民守望乡村的浪漫宣言,是寄托乡村幸福生活的载体,是村民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人民”星璀璨,乡愁醉人。乡村之夜是人民的舞台,它承担着造福人民、取悦人民和智慧人民的重任。“村晚”充满了“烟火气”和“幸福感”,也是一场凝聚乡村记忆的文化盛宴。在“村晚”的舞台上,村民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他们放下锄头,排练并编写、导演、表演和欣赏自己的节目。不仅是在家中的户外舞台表演,还可以在Tik Tok和Aauto faster等平台上进行直播,以完成指尖观看。真正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地方文化的“文化融合”。
“乡村之夜”以文化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文化密码。通过网络直播,“乡村之夜”迅速走出乡村,让更多人了解湛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让湛江的乡村土特产和美景广为人知,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为乡村旅游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各地要利用“村晚”充分发挥作用,继续努力办好各具特色的“村晚”,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融合生态农业、特色产品、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找准乡村文化“卖点”,打通各类农产品销路,把“村晚”的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让“乡村之夜”成为传承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符号、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和乡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湛江日报、湛江云媒体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