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地方特色文化 打造“链式文旅产业”
2023年,“淄博烧烤”走红,“二滨文化旅游”脱颖而出,“村巴”“乡村超市”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相继走红,让人们看到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也受到了启发。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湛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点题”。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沿海城市湛江,如何发展文旅产业?对此,代表、委员们表示“有话要说”。
深挖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差异化“文旅名片”
“近年来,随着市场和消费‘双升级’,湛江文旅产业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市政府官员傅清平认为,湛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雷州是广东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霞山和赤坎也有可以挖掘的历史文化故事。傅清平认为,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差异化的“文化旅游名片”。他建议加大“老街”开发力度,打造“怀旧+休闲+文化+娱乐”的一体化一站式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探索具有湛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并结合湛江的“渔文化”打造独具湛江特色的品牌。
看美景,听湛江故事。市* * *还认为湛江文化旅游应在“软件”方面下功夫,丰富景点的文化内涵,并建议充分挖掘湛江的名人轶事,为游客讲述好“宋代十贤”雷祖陈文玉、与海瑞齐名的清官谢忱、千年不看楼的陈昌祺等名人的故事和典故。同时要在精品上下功夫,推动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少数精品景区,根据景区特点赋予不同内涵,加快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向游客展示湛江文化、民俗、景点和美食特色。
近年来,湛江加强红树林生态修复利用,充分释放红树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全力打造“红树林之城”。
游客到湛江红树林观光。 记者欧阳泽 摄游客在湛江红树林观光。记者欧阳泽摄
“湛江红树林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科学规划建设红树林观光旅游区。”民建湛江市委会建议规划先行建设区和最佳观光路线,让您沿途欣赏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东海岸旅游资源,打造红树林滨海度假休闲观光区。以“红树林”“候鸟天堂”“风车风光”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招牌,让游客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可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投资开发观光线路,带动沿途乡村经济发展。
湛江海洋自然资源丰富,为我市发展滨海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吴委员建议,要抓住发展现代海洋旅游项目的机遇,充分利用湛江的自然资源,加大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力度,积极开展海洋文化主题活动,充分挖掘湛江的生活习俗、民间技艺、古街古巷、历史人物等。,使其成为海洋旅游文化的标志并沉淀为地方特色文化,同时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和滨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充分挖掘和展现内涵,唱响湛江文化旅游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利用,建成一批非物质文化街区(展区)。
NLD湛江市* *协会建议,做好非遗街区规划建设,发挥各非遗街区优势,深入挖掘各非遗街区亮点和优势,完善非遗街区内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满足非遗街区商户和游客需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推广,非遗传承与发展需要寻找新的表达渠道。NLD湛江市盟建议举办非遗民俗文化专题展览和展演,展示湛江非遗特色和内涵。设立非遗工作坊,让市民参与学习吴川泥塑、湛江植染等非遗工艺,助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通过多元化矩阵的联动,赋能非遗产业新表达,助推非遗产业新经济。
品牌是无形资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民盟湛江* *会建议,打造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以创意设计赋能产业升级。打造非遗产品品牌建设,要坚持创新设计,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艺术相结合,设计出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坚持产业融合,与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相结合,多角度体现非遗产品的实用、文化、审美功能;要坚持不懈培养非遗传承人,让非遗贴近现代生活、走进人们生活,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和非遗从业者,为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非遗展示展演在赤坎老街精彩上演。记者 张锋锋 摄非遗展在赤坎老街上演。记者张凤凤摄
干得好,也要大叫。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口号可以让一个城市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傅清平建议,可借鉴多彩贵州、友好山东、多彩云南等成功案例,总结提炼具有湛江特色的宣传口号,加强宣传力度,善于利用影视IP开展城市营销,提升城市曝光度,唱响湛江文化旅游形象。
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打造“链式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链中任何一个节点的不兼容、不协调、不和谐,都会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为此,市* * *傅青平建议打造“链式文旅产业”。他认为,要做好顶层设计,融入资源创新理念,加快“红树林”旅游资源配套开发,借助“红树林之城”建设推动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同时,通过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质量和水平。在餐饮上,要提炼升华自身美食文化,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餐饮产品;在娱乐方面,结合当下流行的体验、休闲等娱乐业态,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或非遗文化特色的文旅体验产品。
民建湛江市委会建议鼓励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红树林城市建设。未来,随着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通车,“红树林城市”和红树林观光旅游区建设将全面铺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湛江三面环海,发展海上旅游潜力巨大。全国委员吴认为,该市可以依托海洋牧场突破发展休闲渔业,重点建立休闲渔业基地,推动渔业、旅游、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海洋牧场从传统养殖向养殖+加工+旅游融合发展,实现陆海统筹、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可以考虑发展海洋邮轮产业,形成陆地和岛屿之间的海洋旅游网络,延伸海洋旅游产业链,促进制造、供应、维修和服务等邮轮相关产业的发展。
湛江云媒体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