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治理检察机关如何发力?湖北宜昌这场发布会为你揭秘!
目光极端的记者黄忠
通讯员谭晓宇邓正娇李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月2日,湖北省宜昌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流域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在当地灯塔广场举行。包括顶级记者在内的多位中央及省级媒体代表、专家学者、资深网络评论人、互联网大V出席发布会,探讨宜昌检察机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据悉,这一创新成果近日被评为“新时代湖北政法工作十大创新品牌”。
会议现场
秋天,灯塔巍峨。漫步广场,只见青山碧水交相辉映,一条清澈的小河在灯塔的指引下缓缓向东流去...很难想象,这个近年来人气激增的“网络名人打卡地”——灯塔广场,几年前还是一个工厂林立、尘土遍地的碎石墩。灯塔广场作为宜昌加快建设大保护长江模范城市的生动写照,完美嵌入长江岸线生态画卷,意义重大。
“灯塔广场、长江保护公园、织布街依次布局,形成一条绿色的长江生态走廊,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地方。”宜昌市猇亭区检察院检察长吴俊锋介绍。近年来,宜昌市猇亭区检察院依法办理涉长江公益诉讼案件11件,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检察监督”的新路子。
宜昌灯塔广场
山川交相辉映,蓝绿交织,人与城交融。让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遍地开花,助力长江大保护示范城市建设,已成为共识。
“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充分履行打击保护、监督配合、预防教育等检察职能,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保护茶园自然生态、维护茶产业知识产权、为茶企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保护古茶树品种等方面,对全市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宜昌* * *和湖北蔡华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驰说。
流域综合治理具有整体性、协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治水容易造成“九龙治水”的问题。当地成立了12个交叉巡回检查组,对清江、沮漳河、黄柏河、三峡库区4个流域地区开展专项检查,通过对线索、案件和问题的深入调查,办理了与流域有关的刑事案件192件、公益诉讼案件267件、民事行政案件26件,推动了专项工作向纵深发展,更有实效。
灯塔广场成为当地网络名人的打卡地。
“在处理张炬河2200亩滩涂非法种植高大树木的案件时,我们协调公安、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通力合作。在清树的同时,为后续的农业发展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实现了‘自己经营’的推广。”枝江市检察院检察长张学松表示,“加强检政联动,深化多方合作,推动全民参与,激活共建共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今年4月,湖北省委政法委出台《湖北省政法机关保障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具体办法》,明确把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四化同步发展的政法保障作为全省政法机关的政治任务。
宜昌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小花表示,“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是宜昌市检察院基于检察职能定位,科学运用系统理念和统筹方法,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举措。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检察工作实际、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办案经验和做法,为解决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干支流不统一的跨区域治理问题提供了“检察治理样本”。
万里长江飘玉带,峡江检察院绘宏图。近年来,宜昌市检察机关深入实践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办理流域生态环境刑事案件957件、公益诉讼案件1566件,7次在全国、全省检察系统交流生态检察工作经验。6起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11起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
宜昌市检察院检察长许一鸣表示,宜昌市检察机关将围绕“长江保护模范城市”和“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继续深化“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创建,以更高的检察工作水平履行职责,为加快长江保护模范城市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宜昌贡献力量。
进行集中增殖放流
当天,宜昌检察机关等单位还开展集中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鱼苗28万余尾,通过增殖放流修复受损生态。
(责任编辑:董萍萍 )